第7部分(3 / 4)

她分析說:“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創造的一種表現,你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就有動手的機會。”

這個故事發生在半個世紀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師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估計有很多媽媽在面對孩子的破壞時,都會有和上面這個媽媽相似的舉動。其實,我們不要小瞧了孩子的這種“破壞”。每個孩子天生就有一種“破壞”能力,而這種破壞能力正是孩子創造力萌芽的一種體現。小小的孩子,他們對世界上各種陌生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如果我們能夠合理利用孩子的這種天性,多方引導、鼓勵,將極大促進孩子大腦的發展和日後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從小培養了孩子濃厚的求知慾望,為他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小孩愛“破壞”,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價值,而得到的卻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思考、創造和智慧。可是,很多媽媽沒有認識到孩子的這種“創造力萌芽”,認為孩子只要聰明、智商高就一定會有所發明創造,其實不然。創造力如果不好好的培養,即使有的人智商很高,也可能沒有任何創造性表現,終生庸庸碌碌。這是因為創造力的發揮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興趣、意志、性格、動作、情感。那麼如何發展孩子的創造力呢?

我們不是單純地教孩子如何創造,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創造。

1.激發想象力的遊戲

孩子在恰當的玩具和遊戲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想象力。我們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能真正激發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比如積木、小型樂器、扮家家行頭、陶土、美術用品、工具箱、放大鏡等。不要小看了這些玩具的作用,卻能讓孩子們在創造和想象中樂此不疲。

2.留出時間讓孩子隨心所欲地玩

安排一個無人看管的時間。每天留出至少30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可以隨心所欲地玩,也許這樣可能會減少孩子別的活動的時間。當在這段孩子說了算的時間裡,他們自己玩時會變得更有想象力。

3.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特點之一,是探索知識奧秘的動力。好奇心越強想象力越豐富,創造力就越高。上面故事中孩子的“破壞力”也是孩子的好奇心所致。牛頓從蘋果落地得到啟發,後來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瓦特少年時曾為壺蓋被水蒸氣頂起而驚奇,最終發明了蒸汽機。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大膽去想,允許他們創造性地嘗試。

4.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還有的媽媽怕孩子添亂,不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其實,孩子身上有我們不能想象到的力量,我們應該相信孩子,讓孩子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鼓勵和啟發他想辦法克服和解決,但不能什麼事都替他做。

5.走出家門

大自然是很好地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場所。我們可以不必每天都出去旅遊,但當我們在帶孩子到戶外的時候,可以儘量讓他體驗一下自然界不同的感受。比如赤腳感受不同的平面——潮溼的草地、滾燙的人行道、乾燥的沙地——問他每一項的感覺如何。也可以和孩子在住宅周圍探寶,讓孩子翻看樹葉和石頭下面,並告訴你他的發現。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藏寶箱,讓孩子把每次的戰利品儲存在裡面,用於將來的學習和生活。

6.在生活中創造

一個懂得在生活中製造驚喜的媽媽肯定能培養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孩子。比如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瓶子中裝入乾的豆子,做成噪聲機器;或者用舊襪子做成手偶,或者把一個可樂瓶子做成花瓶,上面插滿各種自制的紙藝品。很快你的孩子就會開始提出他自己的創意玩法。

再或者改變一些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比如,每週讓孩子設計一個選單,然後和孩子一起動手做選單上的菜,讓家裡的餐桌變得更豐富多彩。或者去城裡的另外一家公園,而不是老去家附近的操場。不是坐車,而是從學校走回來,指出你們看到的沿途有意思的事情。當你對未知世界表現出好奇與熱情的時候,你就是在給孩子做榜樣。

當一個孩子變得好問、敏覺、表達流暢、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他是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所以,媽媽們不要吝嗇你的耐心和時間。多陪伴一下孩子,多給孩子一點“破壞”的空間,多給孩子一些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他們身邊世界的奧秘。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