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理解,父母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他們也是唯一可以無條件為你付出的人,你應該無條件地接受你的父母。作子女的經常把父母親過度理想化,而疏忽了絕大多數的父母,在他們生長的環境中,比我們更為匱乏、不足,他們可能沒有機會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父母,但以他們的條件,也盡力了。如果我們鄙視、排斥父母,無異是對自己生命的來源不敬,那如何能快樂?
第二,你可以試著去改變父母的想法,但你首先應反問,你理解和接受你的父母嗎?你能體會父母的想法嗎?當你抱怨父母總是期望你完美時,難道你不也是在期望父母完美嗎?凌志軍建議說:“父母對你們的期望沒有錯,只是你們應該讓父母瞭解,你們對他們的期望。”所以,在要求他們理解你之前,你應先去理解他們,這樣才能更成功地和他們溝通。相互瞭解後,也許你們仍有不同意見但能彼此諒解,也許你或他們會改變原來的看法而達到共識。為此,你首先應和父母建立一個坦誠的溝通關係。也許起初你們會覺得彆扭,但我相信你們很快就會體會到親情與溫馨。
除了接受父母,你還應接受環境中不能改變的事情。有些同學期望著不必考他們認為沒用的題目,不必上他們認為沒用的課,不必聽他們不信任的老師講課。但在社會中生存,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凌志軍說:“如果我遇到‘應該做的事情’和‘喜歡做的事情’之間的衝突,我會給自己安排一個時間表,每天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應該做的事情’——時間表能激勵你集中精力並提高效率。然後去做‘喜歡做的事情’。”人生是有限的,大家應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喜歡做的事情”上,但必須先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得足夠好。
最無謂的“發愁”就是對自己不滿意。這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會造成事倍功半。所以,同學們一方面要培養自己的自信,以每一個小的成功來激勵自己,另一方面也必須能接受自己,理解你們是為自己而生活的。為自己而生活就是要為了自己的快樂、興趣和人生目標而努力,不要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小時候一直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為了“第一名”拼命,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原來的想法錯了。打敗別人,得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學會尊重你自己,能不能發現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當你開始為自己而生活,接受並喜歡你自己,接受並接近你的父母,接受環境中不能改變的事情,你就會發現你開始快樂了。
快樂的第二步:宣洩你的情感,控制你的脾氣
心理學家認為,馬加爵“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獨的,因為他總不願與人交流,不願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是一個情緒反應相當激烈的人,但是他外表上又是一個相當壓抑的人。”馬加爵給親人的信上也寫道:“我這個人動情的話歷來就講不出口。”如果馬加爵能直接地宣洩自己的感情,他也許可以防止悲劇發生。事後馬加爵也想到:“逃亡的時候覺得自己傻,可以選擇吵架就算了,沒有必要殺人。”
中國人總認為矜持、含蓄是美德。但我認為,在今天的時代裡,直截了當的溝通更為重要。拐彎抹角、言不由衷、瞻前顧後、當面不說、背後亂講都是壞習慣。有一位中國老闆和他的下屬吵架,他問我是不是該請第三者調解,我給他的建議是:因為這是情感的事情,你應該直接去和下屬溝通;第三者為了做和事佬,可能會說出違揹你或你的下屬意願的話(例如謊稱你已經認錯,但其實你沒有),這反而會造成更多的麻煩。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9)
當然,在情感問題上,直接溝通也需要技巧。例如,那位老闆如果第一句話就對下屬說:“你錯了,但是我不和你計較。”那麼下屬肯定會反感。如果老闆說:“你在那麼多人面前罵我,很顯然是你想搶我的工作。”結果就更不堪設想。顯然,當你直接溝通時,不要論對錯,不要猜測別人的動機,更不要再趁機補一句。最有效的溝通就是直接談到你的感情,比如那位老闆可以說:“當你在那麼多人面前罵我時,我感到失去尊嚴,非常為難。”這樣一句話是不能反駁的,甚至可能會引發理解和同情。
當你怒火中燒時,把憤怒的話轉變成感性的話並不容易。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又需要依靠“自覺”和 “自控”。自覺不只是認識自己的能力,更是認識自己的感情。自覺的人知道自己何時會喜怒哀樂,也理解喜怒哀樂的宣洩會造成何種後果。如果他感到氣憤,他不會瞬間爆炸,因為他知道爆炸的後果,但他也不會壓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