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雖是行兵,但打得還是國力,齊國向為東方至強,擁兵百萬,若是戰之則不謹慎不行,有後顧之憂亦不行。如今你我合縱,當以為各國解除後憂為先。各國後憂為何?其一,攻齊之時,是否會後背受敵,其二,若是能敗齊國,天下局勢一變,各國今後又當如何相處。以趙勝愚見,這兩件事只要處理好,合縱便能成其七八了。”
“呃,趙相邦還請見諒。”
鄒衍聽到“後背受敵”四個字的時候不由自主的看了魏冉一眼,接著起身打斷了趙勝的話笑道,
“趙相邦,各位執政,今rì合盟,伐齊乃是關鍵,為成其事,各項籌謀皆當先做好。在下看,你我不防再擇吉rì祭告上蒼,明言伐齊之役各國協同,不可相互攻伐,違者天誅之,列國皆已其為仇寇,共伐之,共逐之,皆不與其來往,並焚誓表明示天地,諸位以為如何?”
“諾,承命。”
鄒衍話音落下,剩下的五國執政幾乎同時長跪而起拱手答應了下來。之所以這麼利索,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大多迷信,對天罰很是敬畏,另一方面鄒衍已經這樣說了,你要是表示反對,那不就是明目張膽的要對付盟友麼,所以根本沒有人敢在這時候落於人後。
在坐的這些人心裡都很明白,鄒衍這些話既是替趙勝說的,也是替魏冉說的。現在伐齊是大家的共同利益,為了伐齊成功,在戰爭期間秦國自然不會對趙韓魏楚動手,至於齊國敗了之後,秦國會不會突然起兵完全要看韓魏楚趙的防備情況。趙勝雖然抽走了樂毅,但駐守宛城的趙軍卻沒有動,而且也說不好會讓誰去頂替樂毅,那麼宛城這道閘門還是沒有那麼容易開啟的,秦國自然不會犯傻接著去攻打,最後落一個天誅之,各國共誅之的口實。而且人神共誅的“法律效力”僅限於攻齊其間,那麼自然對今後的各國交戰沒有影響,所以鄒衍的話雖然能起到收買人心的作用,事實上卻等於什麼都沒說,誰還會去反對一點實際用處的廢話呢。
鄒衍對各國執政的態度很是滿意,笑呵呵的捋著鬍子對範痤笑道:
“此事就勞煩範相邦了。”
範痤點頭應承道:“呵呵,鄒上卿客氣,在下不敢違命。”
鄒衍點了點頭,再次轉頭對趙勝笑道:“趙相邦還請繼續說。”
“好,多謝鄒上卿。”
趙勝和善的向鄒衍鞠了一禮,挺直身繼續高聲說道,
“趙勝剛才說的其一,鄒上卿已為諸位定下章程,那麼趙勝便說一說其二。攻齊一役,我合盟諸國志在敗齊,但如何敗,將其敗到何種程度卻是另一回事。天下列分十餘國,七強鼎立,相互制衡方才可保諸國社稷永存。齊國不顧念諸國之利公然滅宋,正是yù破制衡局面,你我合盟自當歸復舊續,以成鼎立皆存之勢。
以趙勝愚見,固然濟西一役我合縱諸國絕不可敗,秦之定陶,趙之河間,韓魏之睢陽、彭城,燕之濟西姚安、麥丘,楚之江淮亦不可不取,若是不取,齊國縱使兵敗也未損要害,齊王定然心中不服,必然再思逆舉。不過此一戰之後如何對待齊國卻很重要,齊王雖是暴橫,然齊國居於諸國之東,卻是關鍵之一鼎足,此足若滅,巨鼎必覆,天下更是紛亂。
所以濟西一勝,諸要害一佔,你我應當勒兵促使齊王投降,若齊王肯聽,則此戰既罷,若不聽,則諸國可盡收齊國濟西之地,但絕不可跨越濟水興兵濟東,當為齊國存續社稷,以成鼎立之勢,相互牽制。此為諸國共利,還請諸位明鑑慎思。”
趙勝話音落下,會盟場中又是一片竊竊私語聲,趙勝的意思已經說得很明白:只能敗齊、削弱齊國,但是不能滅齊,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各國相互牽制的局面,以免徹底打破均勢,致使今後出現誰也無法預料的局面。
這些話是在為所有合縱國家考慮,但是很明顯的是其中多少包含著指向秦國的意味,魏冉難免有些尷尬,自找脫身似的笑道:“趙相邦所說,在下沒什麼可異議的。不過兵兇戰危,今後的事還真不大好說。”
趙勝笑道:“各位是否當真願聽趙勝之意,趙勝無法左右,不過我趙國必將恆持此意。”
“魏國願附此意!”
“韓國願附此意!”
趙勝話音落下,範痤和韓珉緊接著便站起身表下了態度。在他們高亢的回答聲中,子蘭略略的猶豫了猶豫,最終還是跟著站起身高聲說道:
“楚國願附此意。”
這三國已經站到了趙勝一邊,魏冉雖然模稜兩可,但意思也是一樣的,鄒衍偷偷的注視著各國執政相互迥異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