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玄奘精神 作者:不是就是

,而且有著崇高的威望。這樣的人,如果僅僅用來寫一部書、一輩子都耗在寺院中做學問、當一名不問世事的高僧,簡直太可惜了!

愛才如命,而且機不可失,所以唐太宗當即就提出了希望玄奘還俗,留在自己身邊為國效力效力的要求。唐太宗不是不知道讓僧人還俗的難度,但是第一,唐太宗愛才,玄奘確實有才華,唐太宗不想放過任何一個人才為自己效力;第二,貞觀後期,跟隨唐太宗打天下的謀臣猛將很多都已去世,國家急需補充高階人才;第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唐太宗是個傑出的帝王,但在親情上處理得並不好,先是玄武門兄弟相殘留下陰影,繼而自己的兒子們,前期主要是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後期主要是吳王李恪對太子李治的潛在威脅。朝中大臣們又因為皇子之爭而分成不同的派系,房玄齡很可能是魏王李泰的最大後臺,而長孫無忌則支援太子李治。為了彌合朝中派系之爭,唐太宗迫切需要一位身家清白、能力出眾、威望很高的人作為第三方勢力來緩和朝臣的敵對態勢,而玄奘,正是最佳人選。

所以唐太宗還是決定試一試。

此時,長孫無忌並沒有再次站出來跟風說話,鼓勵玄奘還俗當官,而是選擇了觀望,首先,他一時還摸不準皇帝是真的想要玄奘還俗,還是隻是對這位高僧客氣客氣,以顯示皇恩浩蕩;其次,有些招數用兩次就會不靈,這是一個當官技巧的把握;再者,從長遠看,他很清楚玄奘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自己身為重臣,以後很可能還會跟玄奘打交道,如果為了拍一時馬屁而給玄奘留下〃弄臣〃的印象,萬一將來玄奘在皇帝面前給自己下一個不怎麼樣的評價,這就對自己的仕途大為不利;最後,此時附和,會給群臣留下君臣二人威逼玄奘的感覺,長孫無忌也是人精,早就看出來玄奘不是一個會輕易動搖信念和立場之人,一旦他決意不從,就會讓雙方都很難堪,下不了臺階。

所以,長孫無忌選擇觀望,他要看看玄奘如何面對皇帝的〃盛情〃。

退一步說,以玄奘的學識和才幹,如果想當官,年輕時就可以還俗,況且當時正是隋末亂世、群雄並起、李淵父子起兵爭天下最需要用人之時,就連少林寺的武僧都幫過唐太宗的大忙,玄奘以超然身份輔佐明主當然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玄奘沒有這麼做,他一身最大的願望就是精研佛法,在佛學的道路上不斷進取、尋求大法,這才有了偷渡出關前往〃西天〃取經的舉動。

正如長孫無忌所判斷的,玄奘不是一個會輕易動搖信念和立場之人,十九年前是這樣,十九年後也是,因此,面對唐太宗的〃盛情〃,玄奘十分誠懇的說:

〃玄奘少踐緇門,服膺佛道,玄宗是習,禮教未聞。今遣從俗,無異乘流之舟棄水而就陸,不唯無功,亦徒令腐敗也。願得單身行道,以報國恩,玄奘之幸甚。〃

▲BOOK。▲蟲工▲木橋▲書吧▲

第13節: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於機巧(6)

玄奘的意思是,我從小學習佛經佛法,從來沒有接觸過儒家理論和經世治國的方法,陛下現在讓我還俗,就好比把在河流中行駛的船隻搬到陸地上來當車馬使用,不僅無法起到作用,還會讓這艘船很快腐爛毀壞掉。玄奘沒有硬梆梆的當面拒絕,而是採用了一種佛家講經慣用的打比方的辦法,讓唐太宗明白自己的心意,還婉轉的說明了為什麼不適合還俗的理由,進而向皇帝表達了自己的意願。

聽完這話,長孫無忌鬆了一口氣……玄奘的意願是,不願做官,只願意靠自己的力量來弘揚佛法,以此來報答皇帝陛下對自己的隆恩,這才自己最大的榮耀。換一個角度來看,從之前的主動發言到現在的沉默觀望,我們很能看出長孫無忌的一些性格特徵:身為重臣兼國舅,長孫無忌雖然才幹出眾,但權力慾太強(這一點從唐太宗去世後他將大批政敵牽涉進高陽公主一案中就能看出),比起老成持重的房玄齡來,在胸襟器量上要差了一大截。正因為如此,唐太宗才讓房玄齡留守長安輔佐太子,而讓長孫無忌跟在身邊。另外,房玄齡已經六十四歲,長孫無忌正當壯年,又是太子李治的親舅舅,未來前途一片光明,他當然不願意看到還俗後一躍成為國家重臣的玄奘對自己的地位發出挑戰。

唐太宗見玄奘心志堅定,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這才暫時勉強放棄了讓他還俗的打算。

第四次〃過招〃,玄奘憑藉堅定和誠懇終於佔到了上風,他與唐太宗的對話也進入了〃拉鋸〃階段,但是對話還沒有結束,唐太宗不會就這麼甘心〃放走〃玄奘,他決定以退為進。

〃匆匆言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