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裡的同事來了;院裡的醫生、護士來了;家裡的親戚朋友都來了……大家沒有半句埋怨,默默地愛護他,鼓勵他,陪伴他。心的醒覺讓他頓悟生命的可貴!
正當周士淵彌流之際,一位美麗善良的回族姑娘走進了他的視線。在生命的底谷中,有了這份愛的支撐,使周士淵對生活信心百倍,也陪伴著年輕的周士淵渡過了生命中最艱難的歲月。
雖然,周士淵在無盡的愛中療傷,但住院兩三年,胃切了十分之七,到以後仍然全休了四五年才逐漸癒合。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他也只能斷斷續續地工作,由於各種原因,他除了清華大學教學外,還從事治理黃河的課題研究工作。這十年,正是事業的黃金時期,他卻只能在病痛中捱過,在捱過後奮起直追。
還記得當98%的濃硫酸幾乎置於他於九死一生境地時,許多人認為周士淵即使僥倖活下來,也會變成殘廢;即便不殘廢一生,也肯定是個藥罐子。這時,一位老同學來信鼓勵他: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將來依舊是一張白紙,可以重新寫,重新畫。於是,周士淵有了一個想法,對自己的這段經歷要有所總結,有所感悟,然後把這些東西寫出來,去鼓舞他人。但他畢竟學了這麼多年的工科,對文學寫作知之甚少,這讓他很為難。
一天清晨,周士淵照例來到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邊晨練,一位老奶奶悄然走到他身邊,看他做著各種晨練的動作,便請周士淵教他,周士淵當然非常熱情。後來才有人告訴周士淵:“你知道那個人是誰嗎?她可是朱自清的夫人。”後來,每天清晨,這一老一少都在這裡晨練。當老人瞭解到周士淵的情況後,便告訴他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句話至今仍舊烙印在周士淵的心中。隨後的日子,周士淵一有空兒,便去與朱奶奶促膝談心,老人的鼓勵也堅定了他棄工從文的決心。
那時,正值清華大學70週年的校慶徵文,周士淵就順便把自己與朱奶奶邂逅相遇以及老人激勵自己的故事寫成文章投了稿,沒想到竟獲得了一等獎,同時還在《浙江青年文學》上發表了。這對於在文學方面懵懂渴求的周士淵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勵。
第十二章 從清華園到商海馳騁(2)
從此,他開始棄工從文,調到了校長辦公室,擔任《清華校友錄》雜誌的編輯、記者、遍訪清華名流人士,積累了深厚的文學底蘊。不僅如此,周士淵還堅持去北京大學文學系旁聽了整整五年中文、哲學、社會學等多種文科課程,未名湖畔五個寒暑如一日,從未間斷。
也許只有在生命的廢墟上站起來的人才最懂得生命的可貴,才最明瞭拼搏進取的真諦。1990年他毅然離開了陪伴他近三十年人生旅途的清華園,轉身跳入了茫茫商海!
在中央電視臺做系列講座1990年,周士淵與自己夥伴一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東方健美研究中心,為了將一種經他實驗過認為行之有效的健康方法有效地推廣,他主動來到中央電視臺《衛生與健康》欄目,做系列健康講座。是他首先透過中央電視臺將腳部按摩健康法介紹給了大家,為中國足部按摩推波助瀾。1992年,中國錄音錄影出版社專門為他推出了一系列足部按摩法的錄影帶,把這一方法以產品的形式推出,來順應市場的要求。若干年後,周士淵在街頭走著,突然聽到有人說:“這不是在電視上做講座的周老師嗎?”
推出國內首家女子形象設計中心的靈感來自路邊小報一次,周士淵在火車上,無意中發現了一份報紙,拿過來一看,立刻便被其中的一條訊息所吸引,這條報道介紹了新加坡的一位美容師在馬路上為行人根據自身特點而設計美容方式的訊息。周士淵心想:女性不僅追求健康,更希望有一副美麗的容顏,新加坡的美容師既然可以在馬路上找市場,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於是,他便把這種根據女性身體特徵而進行美容的方法定名為女子形象設計。
經過一系列的市場運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子形象設計一時間火遍京城,《北京晚報》經濟版頭條對其進行大篇幅報道——“形象設計在北京悄然出現”,緊接著北京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婦女》等媒體紛紛予以報導。儘管市場已經漸漸開啟,周士淵卻仍然一如既往地四處奔走,義務演講、演示。因為他的心中總是在想:我要把更多的美與健康回報給社會,如果沒有社會方方面面的愛呵護我,我早已含淚九泉!
在跨國集團公司打工,開啟北京女子化妝品市場1994年南方一家從事化妝品的跨國公司注意到了這位清華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