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3 / 4)

小說:鐵雁霜翎 作者:理性的思索

便帽……這帽子是我年輕時戴的,垂有二鳳翎……這三樣東西一併贈你,你要好好儲存!”

葉硯霜肯首答應,就見太虛老人說完話,臉色愈發青得難看,突然喉中“咯”的響了一聲,接著項門後裂開一縫,也沒流血,再叫幾聲師祖,卻不聞他答話,用手一試,果然鼻息全無,這才知道太虛老人已坐化了。

一時再也忍不住,伏在老人膝下哭了半天。四個月來,老人對己,簡直勝似親生骨肉,這一永別,哪能不痛不欲生,見眼淚已溼了太虛長衣下襬,才驚覺站起,暗想老人既最恨人哭了,自己這樣,他的陰靈有知,定會不快,不如還是出洞算了。

想到這,無意間看到那儒海散人法體,腦後亦有一長約三寸的裂縫,和太虛老人一樣,知道老人定已身登極樂去了,不由又代老人高興了一陣。

想到這跪下。朝二法體行了大禮,起身離室。正要出門。突想到,此行自己出山,即要浪跡四方,這本《會元行功寶錄》,自己既已練得滾瓜爛熟,不如仍把它留在此室,留待贈予後來有緣。

他想到此,由羹中把那寶錄取出,見首頁竹簡上尚空著大半白處,不由一時靈機一動,伸出一指,暗運玄功“腐鐵指”,在竹頁上寫了一行字,為:“《會元寶錄》,藏蓄含精,寶之寶之,天賜有德。”下款落名自稱為:“乾隆十六年儒海四世傳人,葉硯霜留贈有緣。”自己看指力疾勁,比之儒海早年在上運指字跡,並不怎麼太遜色,這才將書平放二老法體之中,又轉身出門。一按右上機鈕,那石封了起來,在外伏布了不少蔓藤大石,自己猛一看也真不知這石壁尚有門戶可通。

他懷著一顆落魄的心,走近那老人往昔打坐石墩處,見那大鷹,正剔翎刷羽,顧影自憐,見自己到,飛撲過來,一陣歡鳴。葉硯霜一面伸手,摸著它身上黑亮的毛,一面道。

“墨羽,你可知師祖已坐化了麼?”那鷹偏著頭一怔,似尚不很懂。葉硯霜又道:“師祖已圓寂了,以後永遠也不會見我們了。”那鷹忽然悲鳴了數聲,雙目中流出不少淚水,四面引頸,想是要找那老人法體模樣。

葉硯霜知道它想見老人遺體,因已處置妥當,不便再為它啟門,就道:“墨羽,師祖已坐化了,法體已歸位,你看不見了。今後你如跟我可隨我去,要不你就留在此,我過幾年再來看你……”

卻不知那鷹不待葉硯霜說完,已連聲短鳴,好似尚有別意,正在奇怪,那鷹已走近自己,先流著淚向自己點了幾下頭,好似告別似的,不由大奇道:“墨羽……你這是怎麼了?”不想那鷹已展翅起空,葉硯霜見其平日飛行,總不出這谷口,今日竟愈飛愈高,愈飛愈遠,一會兒竟失去了它的蹤影。

葉硯霜嘆息了一會,才想起老人臨終之言,不由走至那石墩前,運神力把那石墩一挪,已啟開一大可過人的地洞,低頭向內一看,果有數石階婉蜒而下,不由順石階之級走下。

不一會,已來到一石室,這石室僅有一間,全系大理石鑲制,明淨異常,室內有一石榻,上面尚覆有被褥,都是上好湘緞,不由暗奇。

突然悟出,這定是太虛老人早年年輕時所居,那時尚無志習道,故在此闢室而居,見家中桌明幾淨,筆硯琴箏無所不備。

在石榻前果有一古木衣架,架頂掛著一頂黑光閃閃的緞帽,不由想到老人所贈的蛛絲小帽,是否指此?想到這,走前將帽取下,人手才覺柔軟中別帶一股彈力,果不是絲緞質料,黑光閃爍,一時也看不出是何物製成,這帽共分八瓣,每瓣連處均為紅色,帽後尚垂著兩根鳳翎,長可垂胸,帽前鑲有一綠光閃閃的翡翠,真可謂是一頂價值連城、極為豪華的帽子。

自己把它帶在頭上,大小正好,那兩根鳳翎不由自主已垂下兩肩,愈顯得氣宇挺秀,英俊瀟灑。

再看那牆上,尚掛著老人常吹的那根白管短笛,不由取過,見上面竟鑽有十四孔之多,每孔下都有薄膜封口,一吹氣自開,收氣又合,頂頭處尚有一孔,可當笛吹,又可當蕭,是一根上好象牙雕制,試著一吹竟是非常悅耳。葉硯霜早年隨卜青鈴時,就愛吹蕭笛之類樂器,拿到這根象牙笛,真是愛不釋手。

又在石几上找到了那本《摘星拳譜》,收入囊中。見室中除去些日用物外,可說別無長物,這才離室而去,又把石墩封好,看看天,已是黃昏時候,這小谷中,總共不過百丈見方,卻孕育了自己四個月的時光!

他在這片懸谷臺上,走了又走,每一石,每一花,每一樹都似和他有極深的感情。

看看天邊那一抹朱霞又起,此時谷底又透出轟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