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觀眾。
三個大的製片中心在當時已經形成:西部是孟買、浦那和科爾哈普爾,攝製印地語、馬哈拉施特拉語和古吉拉特語的影片;東部是加爾各答,攝製孟加拉語影片;南部為馬德拉斯、哥印拜陀和薩利姆等地,攝製泰米爾語、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等與北部梵語毫無相同之處的德拉維語系的影片。
孟買這個世界性商業都市生產的影片很受好萊塢的影響,主要是一些場面豪華的故事片,象《巴格達竊賊》那樣取材於《天方夜譚》的影片,傷感的悲劇片,喜劇片,冒險經歷片(如《孟買的野貓》、《手執鞭子的女人》、《皮製的臉》等)和舞臺紀錄片,這些影片的主要編劇是A.H.卡斯米里和潘迪特·貝塔普。
不過,導演兼製片人梅布勃卻致力於社會題材的影片,例如他拍的《麵包》或《單獨的生活》,後者表現一個復員士兵的反戰故事。出身於戲劇界的索拉勃·莫迪攝製了《亞歷山大大帝》,並在《比卡爾》一片中,描述印度人當年反擊蒙古征服者的鬥爭,該片帶有對現代的明顯影射。
當畫家巴布勞繼續在科爾哈普爾導演故事片時,普拉巴特公司在浦那製作了一部主要是歷史性的影片《聖土克哈拉姆》,該片由達姆勒和法思拉爾導演,繼森達拉姆的《不滅的火焰》之後曾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在森達拉姆導演的最佳影片中,有《阿德米》一片,描寫一個妓女由於愛情而上升到受人尊敬的地位,這是對等級制度的一種抗議,《意料之外》(《童婚》)一片譴責青少年或兒童間的早婚——這是東方的弊端之一。
在孟加拉省,出現一位大導演,他就是德巴基·庫馬爾·博斯,這位年輕的民族主義者在1925年編寫了《慾火》一片的劇本,1929年成為《潘查薩爾》一片的導演。後來他參加了由比·斯·巴露阿倡導的“新戲劇運動”。在後者的影響下,德巴基·博斯於1933年導演了《虔誠的布倫王子》這部在印度電影史上劃時代的作品。歌曲在這部影片裡已不再是外加的娛樂,而是一個與故事情節結合在一起的戲劇的與抒情的因素,而拉吉·波拉爾譜寫的音樂也具有真正本國的特色。在《悉達》這部1934年曾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中,德巴基·博斯受古詩《臘瑪亞那》①、古代壁畫和古典戲劇的啟發,對印度的神秘哲學作了獨特的解釋。他這種努力後來又表現在《維狄亞帕蒂》一片上。
①《臘瑪亞那》是創作於公元5世紀的一首印度長詩。——譯者。
1935年,在“新戲劇有限公司”創立以後,維·希·巴魯阿自己也成了電影導演,在《德孚達斯》一片上獲得巨大成功,該片根據查特吉的小說改編。影片的男主人公由於等級的不同,使他和他所愛的情人隔離,不能結婚,陷於絕望,最後死去。這個十分感人的故事發生在當時時代裡,社會環境與典型人物描寫得十分生動真實。巴魯阿的其他影片(如《超脫》、《權利》、《生活》)都具有同樣好的質量,同樣的現實性,就是偶爾涉及古代題材時也是如此。
尼金·博斯最初是一個新聞片記者,在作為德巴基·博斯的攝影師之後不久,就成為“新戲劇有限公司”的電影導演,據迦爾加先生的報道:“在他導演的社會和愛情故事片中,富人與窮人、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互相從事你死我活的鬥爭,不論是善良的人還是邪惡的人都是如此,對鬥爭漠不關心的人是極其個別的。”(尼金·博斯導演的影片有《總統》、《敵人》、《大地》、《婚禮》等。)
從1934年到1939年間,孟加拉省無論在印度藝術的進步上或社會的進步上都居於領先的地位,它拍了許多現代題材的影片,同時在南部的德干半島,影片生產也有若干發展,但仍然以製作歷史片和神話片為主。
戰爭給印度電影帶來了新的危機。製片的原材料缺乏,電影院不準新建,在這個醞釀著革命風暴、甘地與尼赫魯被投入監獄的國家裡,英國檢查機關變本加厲,對電影嚴加管制。
向緬甸推進的日本人轟炸了加爾各答,使這個城市的影片產量大為降低。印度影片的產量最後下跌到不足100部(第二次大戰前為175部至200部)。在這些影片中特別應予指出的是《鄰居們》一片,森達拉姆在該片中宣揚印度教信徒和伊斯蘭教徒要友愛團結。還有《女同路人》一片,標誌著孟加拉人比麥爾·洛伊在故事片導演上的開端,他在“新戲劇有限公司”里長期擔任尼金·博斯與維·希·巴魯阿的攝影師。這是一部名列前茅的傑作,表現一個貧苦的工人與一個工業資本家之間的猛烈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