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2 / 4)

小說:世界電影史 作者:漂亮格子

直到大戰結束之後,森達拉姆才得以拍攝《柯棣華醫生》一片,它描寫一個印度醫生參加1937年為中**隊組織的國際醫療隊在服務中死去的故事。該片是根據K.A.阿巴斯的小說《沒有回來的人》改編的。這位作家作為電影編劇馳名已久,他以《大地之子》一片開始導演工作,這部影片以1942年孟加拉的大饑荒為主題,由人民劇院的喜劇演員們演出,雖然他們的演技有些笨拙,但是影片的攝影技術卻非常卓越,有些鏡頭十分感人,例如當饑民們在垃圾堆裡尋找食物時,一輛輛豪華的汽車從他們的身旁馳過。

1947年8月15日,印度以伊斯蘭教徒的分治、創立巴基斯坦國為代價最終獲得了獨立。這種分治導致了成百萬人的成群移居。許多電影院毀於騷亂之中,或者遭到難民們寄居時的糟蹋破壞。大批難民被迫遷徙的慘狀在納馬伊·戈什導演的一部孟加拉影片《背井離鄉的人們》中特有詳細的描寫,尤其是那個從故鄉被趕走的老婦敘述她的悲慘經歷時,使人心中感到非常激動。

印度電影業不久開始了一個新的飛躍。影片產量到1955年達到285部,一躍而居世界第二位,在好萊塢(產241部)之前、日本之後。全國當時有電影院3500家,包括巡迴放映隊與露天影院在內,後一種電影院在南部很為普遍。

1930年代的導演們一蹶不振。尼金·博斯拍的那些節奏太慢的歷史片或宗教片早已令人厭倦,但他在改編一些當代的小說上還獲得一些成功,如根據塔拉尚·班納爾吉的原作改編的《詩人》和根據普拉巴特·K.姆克爾吉原作改編的《珍珠燈》。尼金·博斯和維·希·巴魯阿離開了加爾各答,到孟買工作,他們在那裡沒有再取得以前的成功(巴魯阿1951年死於孟買)。

孟加拉語的電影由於新的一代的湧現依然保持著高水平。由“新戲劇有限公司”培養出來的卡爾蒂克·夏特爾吉在《小英雄》一片中以準確的筆法描繪了家庭生活。海門·古普塔以他的影片《四十二》來紀念加爾各答發生過的革命事件。有一些導演和攝影師組織了一個名為“阿格拉杜特”的團體,拍了《心願》和《旅伴》兩片之後,成功地攝製了一部風格高雅而極感人的作品《巴不拉》,描寫一個男孩子為了養活他患病的母親而勞動的故事。

在南部,影片產量相當多,但佔壓倒位置的是仙女片、宗教片、歷史片或神話片。在1948年,有一部泰米爾語的影片《桑德拉勒卡特》大獲成功,它是S.S.瓦桑導演的,此人後來成了攝製豪華場面的專家。馬拉雅拉姆語的影片生產也有增加,但是導演們都來自孟買,根本不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1950年以後,在泰米爾語與泰盧固語的影片中,革命題材(如M.D.維泰爾的《凱雷拉的獅子》)與社會題材的影片也都增多了。

在西部,古吉拉特語的影片(主要是供經商的居民觀看)由於重複一些傳奇的題材,變得毫無生氣,而浦那與孟買攝製的馬哈拉施特拉語影片(主要供那些以工資為生的居民觀看)則偏於現代題材,內容直截了當,充滿生動活潑的氣息。這些影片中最傑出的都出自演員、製片人兼導演拉加·帕蘭加普之手,他專門拍攝生動的家庭喜劇片,如《鄉村野人》和《滿城風雨》。印度人極為愛好喜劇,就連悲劇片也常常要有幾個丑角上場。

森達拉姆繼續攝製一些很細緻考究但卻毫無新意的影片。這時他的最佳影片是《不可接觸的少女》,描寫一個賤民階級的少女的故事。

孟買被認為是印度的好萊塢。製片商有時以規模宏大的群眾場面、華麗的佈景和色彩絢麗的服裝來贏得同西席·地密爾的影片不相上下的成功,例如由索拉勃·莫迪製片、導演並且主演的《章西女王》就是這類影片之一,它毫無熱情地敘述一個世紀前由一個印度的“聖女貞德”領導的反擊英軍的鬥爭。在這些超級影片中,梅布伯汗攝製的《印度姑娘曼加拉》在整個東方、埃及,甚至在倫敦都獲得巨大的成功,這部歷史鬧劇片敘述動人,節奏明快,出色地使用了外景。它為當時還主要限於國內市場和某些印度人僑居地(特別是南非)的電影開啟了新的市場。不久,這位導演的影片《印度母親》也獲得同樣的成功。

著名舞蹈家烏代·香卡以稍帶好萊塢的風格,製作並導演了他那部極為豪華的芭蕾舞劇片《幻想》,這部影片含有一些十分優美的段落,它將古代的印度與工業化的印度穿插在一起。

孟買流行的明星制使得許多著名電影演員成為自己影片的製片人,例如情侶演員拉吉·卡普爾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