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為一個畫面了。
維也納的斯丹普弗爾是一位幾何學教授,他從“法拉第輪”發現了“牛頓的圓盤”所產生的帶有顏色的扇形形象。這位奧地利教授在他製造的“頻閃觀察器”(Stroboscope)裡首先使一些薔薇形的、齒輪形的和各種圓形的物體活動起來。這一發明可以說是科學教育電影的最初萌芽。
以後,斯丹普弗爾和普拉託,又分別在維也納和列日從事使人物形象能夠活動的研究。他們使人物在立體面上運動,由此給予人物以一種浮雕的感覺,這是在發明“立體鏡”(Stéréoscope)前幾年的事情。普拉託請他的朋友馬杜畫的第一張畫是一個象行吟詩人似的用腳跟打轉的侍從。斯丹普弗爾請人畫的一張畫則是一個翻跟斗的賣藝人。
當玩具製造商對最初的技術發展的興趣消失之後,主題的選擇便成為他們注意的物件。這種玩具的發展範圍原很有限,它只要使畫片簡單運動,充其量只需做到象今天動畫片專家所說的作迴圈不斷的轉動而已。
當時常用的一些主題有:跳躍的馬、伶俐的狗、體操教師、跳繩女郎、芭蕾舞女、一對跳華爾茲的舞伴、走繩索的人、拳鬥家、摔跤者、決鬥者、酒鬼、兩個拿著唧筒的救火隊員、一個患牙疼病人的滑稽面孔、鋸木頭的木匠、憲兵和小偷、打鐵的鐵匠、理髮師、母雞啄食、滑稽小丑等等。
1877年,雷諾在他的“活動視鏡”中採取了大部分“走馬盤”的傳統題材,並在他未發明新的題材以前,把這些主題加以改進,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