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數年練到如今這般境界,可見小友天資不凡……”,張三丰聽後,細想了會,開始解說。
隨著張三丰的解答,季安漸漸明白,自身習武至今確是錯了,大大錯了,連習武的本質都沒摸到,只知積蓄內力,衝關衝脈,以為多打通些經脈,內力多了,武功就會越厲害,全然錯了。
幸好今日得遇張真人,他是以道家術語講解,季安也漸漸明白習武本質和道家練氣的奧妙,最後還為季安補充一些武功、練氣的知識和練氣的由來。
武林中內功練氣一道,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的諸子百家時代。傳至秦漢之時,道家、陰陽家、兵家、醫家、方士、鬼谷子等等傳承,均有涉及一些養氣、服氣、練氣、呼吸吐納之術,只不過有深有淺,有粗有細罷了,其時各家各派所練之氣雖然有所不同,但到底未能徹底定型,也很少有完善的功法。
最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諸子百家的練氣士大多匯入道家,少數歸入醫家、兵家,剩下的蟄伏山野,難脫湮滅。道家練氣之法因而大盛,又痴迷於追尋長生修仙,其間無數功法被總結、完善出來,流傳於世。
直到三國時期,大量運用練氣之法提升氣血力量、增強武力的方式才開始在習武之人中大肆擴散開來,但是,那時的修煉之法基本都是由外而內,先練外功,強壯筋骨氣血,同時配合簡單的呼吸吐納,漸漸練出內勁,再根據內功心法引導精元真氣,培植內勁,而出招之時,也是用得沙場招數,類似外家功法,拳拳到肉,或儘量選擇長兵器馬上作戰,極少有使用什麼劍氣、掌風、指風之類的輕巧招數。
之後又經數百上千年發展,沙場武功與江湖武學漸漸分道揚鑣,各成體系,但仍舊藕斷絲連,相互影響。
時至至今,演化的各種武功,可謂花樣繁多、各有千秋,但現今習武都是照本宣科之人,也就是隻會照著武功秘籍亦步亦趨的死學苦練,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武學的傳承才會一代不如一代,頂尖高手會越來越少,最後只能靠著招式迎敵。
季安閒暇時也總結過,學武無非兩個作用,強身健體和打人殺人。但是錯了,他以後若沒有滔天運氣或特殊機緣,終其一生也就只會自己練武學武,不會剖析武學的本質原理,只知積蓄內力,衝關衝脈,最終只能達到後天巔峰,一輩子也別想進入先天之境。
聽到張三丰的解說,再結合先天功的奧妙,他明白了,後天修練在於‘練精化氣’,其實《先天功》都有敘述,只是他知識淺顯不明道家術語,因此不能理解。
隨後,季安拿出八荒**唯我獨尊功、先天功給張三丰觀看,希望得到他的指點。
先天功張三丰亦有耳聞,知道出自全真教,但一直無緣一見,今日季安拿出,他仔細觀看後,結合自身百年來的武學經驗,直呼此功為修仙練氣築基法門,單單一個‘精氣神’同修,就讓他拜服,他這些年想要完善自身所創的‘太極功’,但是在‘精氣神’方面一直無活突破,不想今日能有此收穫。
季安更是不明白張三丰,此時激動的心情,但他觀張三丰面色欣喜、神色激動,就知他大有所獲。
季安也不打擾他,一柱香後,張三丰復又拿起獨尊功觀看。
“這本就是小友所說靈鷲宮天山童姥的武學?”張三丰看罷,向季安問道。
“嗯,也不全對,應是逍遙派的三門神功之一。”季安回答道。
張三丰問道:“哦?三門神功之一?那兩門神功呢?”
季安搖了搖頭,嘆氣道:“晚輩也無緣相見,只知道,其名叫‘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
“哎,可惜啊,這逍遙派掌門,同為道家一脈,可謂是學究天人啊,只恨生不逢時,不能同代相遇啊。”張三丰神情相往的說道。
季安不明所以,只看一門神功,張三丰就心生相往,如果把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都給看了,還不立即拜服。
他那能理解張三丰的心情,單這一門神功雖有缺陷,但其有返老還童、永葆青春之效,就驚為天人,恨不能同代相競。
“小友啊,這門功法的缺陷,老道我也無能為力,不過聽小友說道此派有三門神功,老道再聽那兩功法名稱,老道猜測這三種武學或有聯絡,應當能解決這門功法的缺陷。”
季安心中也有做過臆測,北冥神功是吸內力為己用,是練氣之法,但小無相功,就不同了,它能不著形相,模仿天下武功招式,怎樣模仿?
季安以前不明所以,現在張三丰給他補齊了短板,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