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鹽法改革】(2 / 3)

小說: 作者:王梓鈞

至於燧發槍,繼續改進吧。

現在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啞火率太高。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歐洲的國王想推廣,將軍們卻堅決抵制。

火繩槍的擊發率超過70,燧發槍的擊發率不到20……

……

中院軍方向。

張鐵牛帶兵在通州(南通)登陸,還沒開始攻城,守將就派出使者,說想到南京進行談判。

只要趙瀚答應他們的要求,江淮產鹽區的起義軍願意全部投降。

張鐵牛不敢怠慢,立即把使者送往南京。

這裡的起義軍,少部分是鹽梟,大部分是灶戶。若是打仗殺傷太多灶戶,今後誰來煮鹽?灶戶起義之後,這半年來鹽價飛漲。

鹽軍使者有好幾人,為首者叫做田仰。

“叩見趙天王,萬歲萬歲萬萬歲!”田仰帶著眾人跪地齊呼。

“起來說話。”趙瀚笑道。

能被鹽梟和鹽戶派來做使者,自然不可能是懦弱膽小之輩。見面就跪拜高呼萬歲,無非是給趙瀚戴高帽子,想換取趙瀚的同情而已。

“謝趙天王!”

等這些人都起身之後,趙瀚問道:“你們有什麼要求,一條一條說出來吧。”

田仰說道:“請趙天王恢復食鹽正課!”

“這個要求讓我很意外啊。”趙瀚忍不住笑起來。

明承元制,把百姓編為灶戶,每戶計丁煮鹽,每年上交一定食鹽給官府。這些需要上交的食鹽就叫鹽課,也稱“額鹽”。

隨著時間流逝,一部分灶戶富裕起來,或者是勾結官員,形成鹽戶當中的惡霸。他們霸佔其餘鹽戶的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鹽課,卻還要繼續給官府納課,於是造成大量灶戶逃亡。

另外,鹽課之外的食鹽,又稱“餘鹽”。

餘鹽剛開始只能官府收購,接著又可以讓商賈收購,官府和商賈往往壓價,導致灶戶被迫賤賣餘鹽,同樣把灶戶折騰的大量逃亡。

鹽課、餘鹽制度,對灶戶都非常不利,於是紛紛偷著賣私鹽。

為了制止私鹽氾濫,至萬曆末期,已經取消額鹽、餘鹽之分,讓灶戶直接用銀子交鹽課。

結果,灶戶變得更慘!

官府、商賈聯合盤剝,灶戶哪來的銀子交鹽課?

在明中期被視為惡政的“納鹽正課”,如今到了明末,灶戶們造反之後,居然請求趙瀚恢復。

這半年來,趙瀚召見了許多商賈和士子,同時又跟龐春來、李邦華等人反覆討論。一直在商量如何改革鹽法,但討論了無數遍,都沒人提出恢復“正課”。

只因為,沒人站在灶戶的角度考慮問題!

趙瀚問道:“為何想要恢復正課(食鹽實物),直接交銀子不好嗎?”

田仰說道:“官府和商人壓價,灶戶賣鹽入不敷出。若交銀子納課,灶戶所剩無幾,根本就吃不飽飯。”

“聽你說話,似乎讀過書?”趙瀚問道。

田仰拱手說:“在下為家中次子,父兄賣私鹽為生,因此從小有錢讀書。”

趙瀚又問:“既是私鹽販子,為何幫著灶戶說話?”

田仰回答道:“私鹽生意也不好做,自萬曆朝改革鹽法之後,官府和商人帶頭販賣私鹽。市面上若有十分食鹽,則七分私鹽、三分官鹽。私鹽之中,又有一半是官員商人所出。大鹽梟也還罷了,小的私鹽販子,哪裡爭得過商賈?”

好嘛,明末市面上流通的食鹽,70都屬於私鹽,其中一半還是官府和商人在賣。

這讓崇禎皇帝如何收取鹽稅?

但更詭異的是,崇禎朝的鹽稅,是整個明朝收得最多的!強行收取,勒令每個鹽場,必須交多少上來。

趙瀚這邊早就制定了政策,因為廣東也產鹽,打算把廣東的新鹽法移植過來。

趙瀚對這些鹽軍使者說:“第一,我會取消灶籍,今後沒有什麼灶戶;第二,取消鹽課,不僅是正課,鹽課的折色銀也會取消;第三,依靠地域之分,把各鹽場轉為造鹽工廠,灶戶都轉為煮鹽工人。”

田仰聽得目瞪口呆,仔細思索之後,問道:“造鹽工廠算誰的?是官府的?還是商賈的?工廠盤剝工人又如何?”

趙瀚解釋說:“鹽場的地皮,歸官府所有,租賃給特許商賈。商賈自建工廠、自制裝置、自負盈虧,但只為期三十年。三十年過後,鹽場地皮會重新招商租賃。至於煮鹽工人,官府會制定最低月薪。如果工人不滿意待遇,隨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