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燧發槍,繼續改進吧。
現在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啞火率太高。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歐洲的國王想推廣,將軍們卻堅決抵制。
火繩槍的擊發率超過70,燧發槍的擊發率不到20……
……
中院軍方向。
張鐵牛帶兵在通州(南通)登陸,還沒開始攻城,守將就派出使者,說想到南京進行談判。
只要趙瀚答應他們的要求,江淮產鹽區的起義軍願意全部投降。
張鐵牛不敢怠慢,立即把使者送往南京。
這裡的起義軍,少部分是鹽梟,大部分是灶戶。若是打仗殺傷太多灶戶,今後誰來煮鹽?灶戶起義之後,這半年來鹽價飛漲。
鹽軍使者有好幾人,為首者叫做田仰。
“叩見趙天王,萬歲萬歲萬萬歲!”田仰帶著眾人跪地齊呼。
“起來說話。”趙瀚笑道。
能被鹽梟和鹽戶派來做使者,自然不可能是懦弱膽小之輩。見面就跪拜高呼萬歲,無非是給趙瀚戴高帽子,想換取趙瀚的同情而已。
“謝趙天王!”
等這些人都起身之後,趙瀚問道:“你們有什麼要求,一條一條說出來吧。”
田仰說道:“請趙天王恢復食鹽正課!”
“這個要求讓我很意外啊。”趙瀚忍不住笑起來。
明承元制,把百姓編為灶戶,每戶計丁煮鹽,每年上交一定食鹽給官府。這些需要上交的食鹽就叫鹽課,也稱“額鹽”。
隨著時間流逝,一部分灶戶富裕起來,或者是勾結官員,形成鹽戶當中的惡霸。他們霸佔其餘鹽戶的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鹽課,卻還要繼續給官府納課,於是造成大量灶戶逃亡。
另外,鹽課之外的食鹽,又稱“餘鹽”。
餘鹽剛開始只能官府收購,接著又可以讓商賈收購,官府和商賈往往壓價,導致灶戶被迫賤賣餘鹽,同樣把灶戶折騰的大量逃亡。
鹽課、餘鹽制度,對灶戶都非常不利,於是紛紛偷著賣私鹽。
為了制止私鹽氾濫,至萬曆末期,已經取消額鹽、餘鹽之分,讓灶戶直接用銀子交鹽課。
結果,灶戶變得更慘!
官府、商賈聯合盤剝,灶戶哪來的銀子交鹽課?
在明中期被視為惡政的“納鹽正課”,如今到了明末,灶戶們造反之後,居然請求趙瀚恢復。
這半年來,趙瀚召見了許多商賈和士子,同時又跟龐春來、李邦華等人反覆討論。一直在商量如何改革鹽法,但討論了無數遍,都沒人提出恢復“正課”。
只因為,沒人站在灶戶的角度考慮問題!
趙瀚問道:“為何想要恢復正課(食鹽實物),直接交銀子不好嗎?”
田仰說道:“官府和商人壓價,灶戶賣鹽入不敷出。若交銀子納課,灶戶所剩無幾,根本就吃不飽飯。”
“聽你說話,似乎讀過書?”趙瀚問道。
田仰拱手說:“在下為家中次子,父兄賣私鹽為生,因此從小有錢讀書。”
趙瀚又問:“既是私鹽販子,為何幫著灶戶說話?”
田仰回答道:“私鹽生意也不好做,自萬曆朝改革鹽法之後,官府和商人帶頭販賣私鹽。市面上若有十分食鹽,則七分私鹽、三分官鹽。私鹽之中,又有一半是官員商人所出。大鹽梟也還罷了,小的私鹽販子,哪裡爭得過商賈?”
好嘛,明末市面上流通的食鹽,70都屬於私鹽,其中一半還是官府和商人在賣。
這讓崇禎皇帝如何收取鹽稅?
但更詭異的是,崇禎朝的鹽稅,是整個明朝收得最多的!強行收取,勒令每個鹽場,必須交多少上來。
趙瀚這邊早就制定了政策,因為廣東也產鹽,打算把廣東的新鹽法移植過來。
趙瀚對這些鹽軍使者說:“第一,我會取消灶籍,今後沒有什麼灶戶;第二,取消鹽課,不僅是正課,鹽課的折色銀也會取消;第三,依靠地域之分,把各鹽場轉為造鹽工廠,灶戶都轉為煮鹽工人。”
田仰聽得目瞪口呆,仔細思索之後,問道:“造鹽工廠算誰的?是官府的?還是商賈的?工廠盤剝工人又如何?”
趙瀚解釋說:“鹽場的地皮,歸官府所有,租賃給特許商賈。商賈自建工廠、自制裝置、自負盈虧,但只為期三十年。三十年過後,鹽場地皮會重新招商租賃。至於煮鹽工人,官府會制定最低月薪。如果工人不滿意待遇,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