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討價還價一番,劉太垣只願借出3萬石糧食,而且需要左孝良把流賊帶走之後再支付。
最終,6萬石成交,預付款5千石!
知縣當然不可能給糧,一切都得士紳地主提供。
先派人散播訊息,說縣內流賊缺糧了,隨時可能再搶其他大族。
緊接著,費如鶴晝伏夜行,率五百士卒殺地主搶糧。這個目標,還是縣丞提供的,屬於那種殺了也沒什麼後患的土財主。
連續搶了兩個地主,其他地主都嚇尿了。
劉太垣隨即召集鄉紳開會,說他可用糧食勸返那些流賊。士紳們只要湊齊五千石,就能把流賊送往泰和縣邊界。到時再湊足六萬石,就能讓流賊們回鄉種地。
這些鄉紳只能試試,反正五千石也不多,各家湊一點很容易。
費如鶴拿了預付款,立即去流賊的地盤招人。
聽說“趙先生”要主持分田,普通流賊紛紛脫營逃跑,幾個流寇頭子攔都攔不住。
短短几天時間,費如鶴招到八千多人,還剩三百多流寇冥頑不靈。
費如鶴立即發動進攻,將不聽話的傢伙殺死,順手搶來兩萬石賊糧。八千多流民幫忙運糧,慢悠悠向北而去,停在泰和縣、廬陵縣交界,等待知縣把尾款給送來。
等待期間,又有兩千多百姓,拖家帶口前來投奔。
而且,都是泰和縣本地的佃戶,聽說隔壁“趙先生”要分田,呼朋喚友收拾家當就來了。
繼續等待數日,依舊不見尾款。
費如鶴大怒,又殺了兩個地主搶糧,並揚言不給糧就把泰和縣地主全殺光。隨即,又帶兵在縣城外散步,繞著縣城轉了好幾圈。
知縣驚怒,士紳恐懼。
又過半月,尾款送至,交易完成。
此次出門一趟,士紳們雖然只湊6萬石糧食,費如鶴卻整整帶回去14萬石,多餘的全靠搶地主和流寇。
順便,還帶回去一萬一千多人口。
糧食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嘛。
(求保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