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家國天下論】(2 / 3)

小說: 作者:王梓鈞

分田,並且禁止土地買賣,就算因功獎勵的土地,也得設一個上限,超過上限的私有土地無效。

逼著資本家去開拓海外!

可現在遇到的問題,簡直讓人啼笑皆非,居然是女子嫁人,導致土地歸屬權出現糾紛。

趙瀚動用全部力量,收集各種意見,發現這個問題……無解。

只能進行換田婚姻,若是哪戶家中無女,兒子很難討到老婆。想討老婆也行,承諾不要老婆的土地即可,否則女方家庭為了保田,絕對不會允許女兒嫁出。

趙瀚召開好幾次會議,最終決定很荒唐:不做任何干預。

你家裡沒有女兒,還想給兒子娶媳婦,就得同意女方的田產,留在孃家不帶過來。

沒有什麼政策是完美的,只要不出大問題,那就湊合著過唄。

……

白鷺洲書院。

四百多個官員、吏員和士子,擠在一起聽趙瀚講課,每人面前都擺著趙瀚剛寫的小冊子。

《家國天下論》!

趙瀚站在講壇上,害怕後排學生聽不清,乾脆舉著紙皮喇叭講課。

“先秦之時,周天子統治的土地便是天下。分與諸侯的土地,便是國。分與士大夫的土地,便是家。”

“而今之世,祖宗傳下的土地是天下,我們打下的土地也是天下。什麼是國呢?皇帝統治的土地,便是國,例如我大明國!至於家,你家,我家,大大小小無數個家!”

雖然大明皇帝,依舊有天子頭銜,但官方早就在使用“大明國”這個說法。

這些概念很容易被接受。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亡國不可怕,若是大明覆滅,那叫亡國,你我再造一國便是。亡天下才可怕,不管小民還是士紳,沒一個能逃得掉!”

“大明之國,由千千萬萬個家構成。”

“千千萬萬個家,為朝廷納稅,維持這個國家的存續。”

“作為一國,作為一個朝廷,大明應當做什麼?應當用小民所納之賦稅,供養文武兩套班子。”

“文臣和吏員,維持國家的運轉。傳播教化,勸農勸桑,興修水利,修橋鋪路,除暴安良。武官和士兵,維持國家的安定。對內要肅清匪賊,對外要抵禦異族。”

“而今是如何狀況?”

“文臣和吏員,多為貪官汙吏。水利也不修了,大災之年也不賑濟百姓。非但不能除暴安良,反而大肆盤剝百姓。”

“武官和士兵,將無膽略,兵無戰心。對內不能清剿賊寇,對外更是敗績連連,致使天下生靈塗炭。”

“我之所以起兵造反,就是這個大明國,已經沒有一個國家朝廷該有的樣子。”

“……”

龐春來、李邦華、宋應星、田有年、王調鼎等人,被說得豁然開朗,特別是亡國和亡天下。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這句話出自顧炎武,如今還沒有問世,足以讓讀書人明白道理。

也可以為趙瀚造反,提供非常有力的理論依據。

趙瀚繼續說道:

“大明朝廷,為何會落到這個地步?”

“吏治,教化,道德,這些都不是關鍵。太祖之時,吏治同樣敗壞,因為源自蒙元之官。可當時為何能興盛呢?皆因朝廷財政有度。”

“一國之賦稅,我且分為兩種,直接賦稅和間接賦稅。”

“直接賦稅,就是按人頭或土地繳納的賦稅。間接賦稅,例如門攤稅、鈔關稅等等,稅收得重,貨物就賣得貴,反正商人不虧,可以轉嫁給百姓。”

“一個國家,想要財政有度,直接賦稅就必須穩定。”

“當今之世,直接賦稅已經被破壞。首先是土地,一小撮人,佔據絕大多數土地。他們可以避稅,可以逃稅,即便不能逃避,也可以轉嫁給佃戶,把直接賦稅變成間接賦稅。”

“其次是人頭稅,自一條鞭法敗壞之後,人頭稅完全是亂收的。大量百姓,託庇於士紳,隱匿人口逃脫人頭稅。如此導致少數百姓,承擔整個國家的人頭稅!”

“朝廷財政不穩,百姓苦不堪言,財貨都被那些大族佔去了。”

“朝廷稅收不夠,那就沒法養兵,當兵的吃不飽,還怎麼去打韃子?越是打不過韃子,就越要橫徵暴斂來養兵。”

“朝廷橫徵暴斂,百姓活不下去,就要起來造反。最先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