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陸遜平定夷州這樣或者那樣的功績,早年的劉繇、袁術實在不值一提,充其量就是升級前期的刷小怪。
岳飛最主要的進攻戰役是攻破襄陽,擒殺孫策,可惜因為劉辯的親自參與,這樁功勞也不能完全算在岳飛頭上。而且孫策雖然被擒,但以孫權、周瑜為骨幹的孫氏武裝依舊活躍在荊南,直到兩年之後才完全覆滅。再加上襄陽之戰前後持續了兩年,更使得襄陽之戰成色不足,無法與李靖、吳起的經典戰役相提並論。
事實上岳飛的委屈無處向人訴說,襄陽城高牆厚,與樊城互為犄角,城外有寬達千丈的護城河,實乃天下第一堅城。再加上孫策、張定邊等人熟悉熟悉水戰,朱升足智多謀,周侗、張任、孫立等人都是守城的悍將,所以岳飛遲遲無法破城。
但成王敗寇,世人談論起襄陽之戰的時候不會說襄陽如何如何難打,不會說孫策、張定邊如何如何厲害;只會說岳飛攻一個襄陽打了兩年,最後靠著天子御駕親征才破了城,還被朱升、張定邊成功突圍投奔了劉裕。這和李靖全殲袁紹、俘虜唐帝,吳起橫掃東南亞,殲滅貴霜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何德何能與兩人並列?
其實,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真正懂軍事的人都明白,岳飛最大的功勞不在於攻,而在於守!
如果沒有岳飛守衛宛城,如果沒有岳飛守住東漢的西方門戶,李靖與吳起就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南征北張。宛城如果告失,則整個長江以北將會被敵軍長驅直入,東漢的版圖將會土崩瓦解,慶幸岳飛猶如擎天一柱,坐鎮宛城七八年的時間,寸土未失,宛如守護神一般守衛著大漢的江山。
岳飛初鎮宛城之時,可謂強敵林立,三面環敵。
西面有朱元璋、楊堅、劉徹三巨頭把持的西漢政權,麾下有呂布、李廣、楊玄感、楊林、史萬歲、楊大眼、張須陀、李文忠、張遼、藍玉、高順等猛將,也有楊素、朱棣、徐達、周亞夫等優秀統帥,還有蘇秦、竇嬰、陳宮這樣的謀士,最強盛的時候坐擁四十萬兵馬,近千萬百姓。
而南面先後有帶甲十萬的劉表,劉表滅亡後又來了一個更加厲害的孫策,上庸還有劉裕這個野心勃勃的傢伙,巴蜀有劉備,天水有趙匡胤、常遇春。北面則有心懷叵測的曹仁軍團,一直在尋找機會坐收漁翁之利。
縱觀宛城周圍,各路敵軍前前後後加起來七八十萬,普天之下還沒有一塊地盤像宛城這樣處於四戰之地,可岳飛卻依靠十五六萬人馬死守宛城,頂住了各路諸侯的輪番進攻。在劉表、孫策、劉備、劉裕、趙匡胤等各路諸侯相繼退出爭霸舞臺之後,宛城依舊屹立不倒,像銅牆鐵壁一樣捍衛著東漢的錦繡河山。
在劉表、孫策相繼戰死後,宛城南部的威脅徹底消除,但按下葫蘆浮起瓢,北面的曹仁又開始發難,伺機進軍,侵擾東漢領土。隨著襄陽之戰朱元璋軍團的全軍覆滅,霍去疾進攻長安,關羽反攻上庸,宛城的威脅進一步解除。岳飛及麾下的將士看到了反擊的希望,誰知又遇上了西漢最強統帥之一的楊素,一打又是兩年,遲遲不能取得壓倒性勝利,無法對西漢展開反攻。
楊素透過仔細分析岳飛用兵,以及襄陽滅孫策之戰,發現岳飛強於步兵,水戰最弱;因此每次出兵都會決黃河之水向南灌溉,讓南陽郡附近的淯水、汝河、潁水、湍河、泗水等河流溝滿河溢,然後利用岳飛不熟水戰與之相持,大戰多次,均不分勝負。
而且隨著薛仁貴軍團被分割出去,楊再興戰死,常遇春叛變,張郃、楊六郎、武松等人外調,岳飛軍團一再遭到削弱,因此也遲遲無法對外反攻,在各方的夾擊之下一直保持防守的姿態。
而這一切隨著劉備的滅亡,劉趙聯軍的土崩瓦解,以及西漢政權的江河日下,岳飛終於等到了反攻的機會,依靠著孫臏的截斷楊素糧道之策,終於拉開了全面反攻的序幕,誓要率領麾下的將士吐出心中的惡氣,反攻許昌,橫掃中原,劍指洛陽,用戰績告訴天下人,“我岳飛絕對是和李靖、吳起同一級別的統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