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因為她關係到他性命之維繫。其實這不是真的愛,他可以愛任何一個呵護他的人,只要那個人給他愛撫、食物和安全——母親就是那樣一個人,他不但從她身上得到奶水,同時也得到了他所需要的愛。
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愛你,他們應該培養你的獨立性。但大部分的父母沒有這麼做,他們喜歡那種被需要的感覺,孩子越需要他們,就越能證明他們的自我,就越能證明他們是偉大的父母。他們心甘情願地付出,同時也要求回報。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能夠給他們帶來榮耀,這些榮耀能夠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他們是偉大的父母。當然,僅有榮耀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孩子的孝順和贍養。很遺憾,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失望了。社會輿論總是譴責那些忘恩負義的子女,卻不去追查父母們的失職。
因此,許多人一輩子都表現得幼稚。他們永遠長不大,年齡上變大,心智卻沒有跟著長大。他們的心態也依舊是不成熟的,總是在索求愛,就好像幼年時期對奶水的需求一樣。他們總是在索求,卻不願意付出——如果他們有所付出,那就一定要求回報,就像父母要求他們回報一樣。他們總是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處理他的社會關係,包括情人、包括朋友、包括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如果他得不到那種回報,他就會失望、就會憎恨、就會去重新尋找。於是,他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女人,她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男人,卻依然是失望與憎恨。這種情形在職場上也很常見:你以一個打工者的身份經歷了一個又一個老闆,你以一個老闆的身份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員工,但每次都是失望與憎恨。
然而,當一個人真正愛著的時候,他是不會想到回報的。他會無怨無悔地愛著,無怨無悔地付出。當一個人開始愛,而且不是出於需要的時候,他才是一個成熟的人。
一個成熟的人才會擁有真愛的芬芳。就像一朵花的綻放,無論是在山谷、地頭、陽臺上、或者公園裡,它不會在意有沒有人來欣賞它。它只是盡情綻放著,讓生命的芬芳在身邊瀰漫——瀰漫在那個有人、或者沒人的空間。即使沒有人知道它的美麗、沒有人分享它的快樂、沒有人品味它的芬芳,它也不會難過。它是一個獨立而又成熟的生命,它綻放著,不求回報地綻放著,在那個有人、或者沒人的空間。
“出於需要的愛”和“贈與的愛”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在於如何得到、如何得到更多。後者在於如何給與、如何給與更多——他會無條件地給與,他的給與是愛的綻放,是飄逸的芬芳。
楊振寧教授與翁小姐之間的婚姻,很顯然是一種“出於需要的愛”。他把翁小姐看成一件禮物,他有一種得到的快感,但那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贈與的愛”,他決不會把翁小姐看成一件禮物,恰恰相反,他會把自己當成一件禮物奉獻出來。
。 想看書來
兩棵樹的愛情
女詩人舒婷為她的愛人寫過一首非常優美的詩作《致橡樹》。在詩中,她這樣詠歎道: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為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只有那些獨立而又成熟的人才會擁有真正“存在的愛”,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