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小說:孝經智慧 作者:兩塊

“《易》以東矣!”(《漢書·儒林傳》)

此後鄭玄遊學十年,而回歸於鄉里,因為貧困,客耕於東萊(今煙臺北龍口一帶),並聚徒講學,弟子多達千百人。東漢閹黨專權,宦官侯覽因為被一些地方上的“儒學行義”之事受到侵害,便諷奏朝廷,聲稱這些社會人士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於是朝廷大舉“鉤黨”,和鄭玄有關係的地方官員杜密被作為此事件的要犯之一,鄭玄因為這一層關係也受到牽連,遭遇不幸。鄭玄受到黨錮禍害,他和同郡的四十多人被禁錮。鄭玄從四十四歲遭到禁錮,一直到五十八歲解禁,長達十四年之久。鄭玄索性“杜門不出,隱修經典”,潛心研究典籍,從而完成了一批經典的註釋。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由於黃巾起義以及輿論上的強大壓力,“黨錮”被宣佈解除,鄭玄的名聲也大震。比如何休是東漢今文經學大師,被稱為“學海”,但是鄭玄在與何休的學術論辯中,擊敗了他,被人們稱為“經神”。被稱為“五經無雙”的許慎,鄭玄也著有《駁許慎五經異義》。當時何休、袁紹等慕其名,屢請他為官,但是鄭玄皆不答應。有一次,大將軍何進要召見他,鄭玄躲避了。州郡因為何進是權戚,不敢違逆他,就脅迫鄭玄去。鄭玄這才迫不得已去見何進。何進對他“禮對甚優”,但是鄭玄堅決不穿朝服,穿著便服去見何進,只住了一個晚上就偷偷溜走了,所謂“一宿逃去”。

後來中平五年(188年)黃巾起義軍“攻破北海”,鄭玄避難於不其山(今即墨)。初平二年(191年),黃巾起義軍攻打青州,鄭玄又避難徐州。鄭玄的家鄉高密以及東萊郡都屬於青州,而徐州是指今天的山東南部以及江蘇的大部分。此期間,他和擔任過徐州牧的劉備有過接觸。也是在避難期間,誕生了鄭玄的《孝經注》。

鄭玄避難潛心注《孝經》(2)

正如鄭玄注云:“《孝經》者,三才之經緯,五行之紀綱。孝為百行之首,經者不易之稱。僕被難於南城山,棲遲岩石之下。念昔先人之餘暇,述夫子之志,而注《孝經》。”

南城山在哪裡?“南城”,《漢書》作南成,又稱南武城,在山東費縣西南。這個地方是曾子出身之地,也是曾子葬父之處,“南城山,曾子父所葬,在今沂州費縣西南”。(《後漢書·王符傳》章懷注)於是形成這樣的對比和聯絡:

曾子——南武城人——葬父處——《孝經》

鄭玄——避難南城山——父母墳未成——注《孝經》

特別是鄭玄的高齡之父去世了,有思念親人之情感在心頭回應,而且鄭玄在《戒子書》裡說過“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這是說臨死難忘、憤憤難平的是死去雙親的墳墓還未建成。

他又在《戒子書》裡叮囑過兒子:“顯譽成於僚友,德行立於己志。若致聲稱,亦有榮於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吾雖無紱(,系印章的絲繩)冕之緒,頗有讓爵之高。樂以論贊之功,庶不遺後人之羞。”這是情感深沉地說,顯赫聲譽成就於同僚朋友之中,道德品行確立在自己的志向裡。若能獲致名聲稱譽,亦使得父母有榮光,能不深深掛念嗎?能不深深掛念!我雖然沒有高官顯位的功業,但頗有辭讓爵位的清高。自己以論贊之功為快樂,但也不會給後人留下羞辱。——鄭玄的這些理念,與《孝經》所說的是多麼吻合!

如此,他註釋《孝經》,實有種種觸發感念。因此有“念昔先人之餘暇”之句,也有“述夫子之志,而注《孝經》”之言了。鄭玄在《戒子書》中又說:“念述先聖之玄意,思政百家之不齊。”這也寫出了註釋《孝經》的動機。

《齊乘》卷四:“南武城,費縣南百餘里,齊檀子所守,漢侯國,屬東海;因為南城山而名。漢末黃巾之亂,鄭康成避難此山,有注經石室。”《十道志》還提到“今西上可二里所,有石室焉,週迴五丈,俗雲是康成注《孝經》處也”。

這裡也有兩個小插曲:一、《序》中所說的“避難”指什麼?或說是鄭玄避黨錮之難;但是大多數認為,此是避黃巾之亂難。二、是鄭玄作《孝經注》,還是他的孫子所作?鄭玄只有一個兒子叫鄭益恩,孔融在北海的時候,鄭益恩被推舉為孝廉,後來孔融被黃巾軍包圍時,鄭益恩赴難而獻身。鄭益恩有個遺腹子,即鄭玄的孫子,鄭玄認為孫子手的長相與自己很像,因此就取名為小同,後來小同也以通經著稱。又因《序》中有句話:“念昔先人之餘暇”,所以或理解為此是孫子對祖父的思念而言的,便有“蓋鄭胤孫所作”之說了。

鄭玄在那裡避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