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從蘇聯到俄羅斯 作者:雙曲線

,目前的吃苦正是對於未來幸福的投資,想起日後建設成功了的種種幸福,甚至目前的吃苦本身也有某種幸福感了;“外是受著帝國主義的壓迫”,責任並不在自己,而在帝國主義身上。

作了這樣的辯解,魯迅以為還不夠。文章還拿在蘇聯境外的兩種排隊來和蘇聯境內的排隊購物作陪襯:

一是別國的失業者,排著長串向飢寒進行;

一是中國的人民,排著長串進向死亡。

這進向飢寒和進向死亡的兩個長串,難道不是比排隊購物的那一長串更可悲憫麼?對比起來,這排隊購物,就不但是可以忍受,甚至還是頗為幸運了。

這當然是極其雄辯的文章,辭強足以奪理。可是慢著:在蘇聯境內購物的長隊,是觸目可見的現實,而別國存在那進向飢寒和死亡的長隊,卻是一種比喻和象徵的說法。人不但會在內戰外侮水災榨取這些困苦中進向死亡,即使是在幸福豐足的生活之中,人不也是每過一天即接近死亡一天了麼?在這個意義上說,每一個人從母腹來到世間,他就排入了進向死亡的長串之中。魯迅自己就說過:“新的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壯,舊的也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死”(《熱風·隨感錄四十九》)。用這樣一個反映大自然中新陳代謝規律的想像中的排隊,來作現實中購物排隊的陪襯,多少總有些不倫吧。

蘇聯物資匱乏的原因,魯迅說了內外兩個方面。多年以來,在魯迅以前和以後,許多出版物都是這樣辯解,這樣宣傳的。這樣說是不是事實呢?不是的。現在已經解密的蘇聯檔案提供了另一種答案。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蘇聯共產黨最後一個“反黨”集團》一書,是1957年蘇共中央6月全會的速記記錄。從會上中央委員們的發言中可以看到,當年斯大林、馬林科夫他們的領導,給農業造成了多麼大的破壞。下面,摘抄一點會上的發言中有關物資匱乏、人民生活艱難的材料。

阿里斯托夫(蘇共中央書記)的發言:

我想回憶一件小事,它表明斯大林時期馬林科夫同志是怎樣為人處事的。黨的十九大以後,我被選為中央書記,這時收到了從梁贊州的里亞日斯克來的一份報告,說那裡沒有面包,沒有奶油,等等。報告指出:馬林科夫在黨的十九大上宣稱,糧食問題最終地和無可改變地解決了,而在里亞日斯克,在梁贊卻沒有面包,勞動者沒有面包吃,更不用說香腸和黃油了,——怎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馬林科夫同志委託我對這個報告進行核實。我進行了核實。馬林科夫問:那裡的情況怎麼樣?是一時供應不上?我說,不,哪是什麼一時供應不上。那裡根本沒有面包賣,儲備如此。馬林科夫說:“阿里斯托夫同志,您可不要驚慌失措呀。”我從他那裡得知,這是斯大林交給的任務。“您給斯大林同志寫一份核實結果的報告。”——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我報告還沒寫完,斯大林突然要召見。……斯大林走進來,說:“梁贊那邊發生了什麼情況?”大家都不做聲。“誰去過樑贊?”那時我站起來說:“我去過樑贊。”“那裡發生了什麼情況?是一時供應不上?”我說:“不是,斯大林同志,不是一時供應不上,那裡很久沒有面包,沒有奶油,沒有香腸了。我和拉里奧諾夫(引者按:當時蘇共梁贊州委第一書記)早晨六七點鐘就去排隊,進行了核實。到處都沒有面包。我檢查了儲備,儲備非常少。”看得出來,我彙報的情況與馬林科夫在我之前彙報的情況不一樣。前面的彙報粉飾太平,說一切都很好,包括糧食問題。(第330~332頁)

朱正:關於排隊購物的說辭(2)

福爾採娃(蘇共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中央書記)的發言:

在這個會上,同志們都談到了梁贊的情況,但是這種狀況是普遍存在的。就說莫斯科吧,和全國其他城市相比,一向是享受優惠待遇的,然而就是在莫斯科,直到前不久每個人一次只能賣給一公斤以下的麵包。我剛才說過,莫斯科是受到特別照顧的,可是這裡出售的麵包都摻入了40%的馬鈴薯和其他東西。這都是事實嘛。(第450~451頁)

關於斯大林時代的農業,別利亞耶夫(蘇共中央書記)說了一件事:

1954年伏羅希洛夫曾經到斯摩稜斯克州去了一趟。他從那裡回來時對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說過,就是把卡爾·馬克思派到那裡,他也一籌莫展,因為那裡的集體農莊已經被搞得陷於絕境。的確,這個州的農業狀況糟透了,然而同志們都知道,1953年以前(引者按:斯大林死於1953年3月5日)豈止斯摩稜斯克州的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