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2 / 4)

小說:大漠狂歌 作者:九米

第十六章 作客

之所以說不容易,是因為至今也無人能斷定“東臨碣石”的這個碣石到底是在哪裡,甚至說碣石到底是什麼都很難說。

是一座山?還是隻是一塊大石頭?當然還有可能是其它的一些東西……

總之唯一能夠肯定的,僅僅是它位於“渤海之濱”。

雖然說在中國的四大海域中,渤海這個內陸海的面積是最小的。可饒是最小的,渤海的面積也有7。8萬平方公里,並且三面環陸。這就造成了那所謂的“渤海之濱”沿岸面積也大大的增加了。

至於那神秘的碣石,來頭更是不小。它早在幾千年前就被載入到《山海經》、《水經注》這類頗有神異色彩的山川地理古籍之中了。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所記載的是:濡水又東南,至累縣碣石山。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今枕海有石,如甬道數十里。山頂有大石,如柱,往往而見,立於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則隱,及潮波退,不動不沒,不知深淺。世名之天橋柱也。

這濡水,就是今天河北省內的曲逆河。這樣一來,就縮小了“渤海之濱”的範圍,至少可以確定了碣石確實是在河北省的境內。

如若不然,渤海海岸瀕臨遼寧、山東、河北和天津市這三省一市之間,別說是找一塊石頭,就是找一座山也不容易啊!

另外“枕海有石,如甬道數十里。”這句話似乎也可以被看做是碣石的一大特徵。當然,只要它還存在的話。

古往今來研究碣石的學者向來不少,因為那是尋仙之道的根源。到了近代之後,大致將碣石的定位歸於了以下兩種:一是碣石淪海說。

這種說法是說古碣石山在六朝以後就已淪入深海了,其沉淪之地大約是在與昌黎縣比鄰的樂亭縣附近的渤海海域中。

還有一種是古今碣石皆為一山說。這種說法就是認為古碣石山就是現在昌黎城北的碣石山。碣石在近兩千年內從未沉入過海底,一直巍然聳峙在渤海近岸。

所以說羽東如果打算從秦始皇東巡開始下手調查,那這座虛無縹緲的碣石山也並不好找。它和瀛洲、蓬萊、方丈那幾座仙山差不多。眾口不一。傳說各異。

當車穿過城市中夜的繁華,停在了秦震家門口的時候。秦震心血來潮的對羽東問了一句:“這大半夜的,你不會還有事兒吧?”

羽東微微皺了皺眉回道:“沒有。怎麼了,你有事?”

秦震十分滿意的一拍手笑道:“沒事兒就行,來來,下車進屋。認識那麼長時間了,還沒來過家裡。命都過了,咱不能不過家。正好,咱倆好好聊聊那河北省的問題。”

“……”羽東稍稍猶豫了一下。可就在他猶豫的功夫,秦震就已經下了車。

其實羽東猶豫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讓他這樣一個不愛說話的人,來個“促膝而論、秉燭夜談”……那得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

而且羽東也瞭解秦震,他現在肯定是憋了一肚子的問題等著要問。這個所謂的“好好聊聊”想必時間不會太短……

不過不管怎麼說,朋友之邀,都到家門口了,也不好再推辭。最主要的是秦震根本就沒給他推辭的機會,人家早就已經直接開門去了。

在略有些無奈和不得已的情況下,羽東還是走下了車。有些事情,也確實是聊聊比較好。畢竟接下來他們是要同行的。秦震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是個事兒。

跟著秦震進了門,就見秦震一邊隨手扔下外套,一邊對身後的羽東說著:“跟你那豪宅別墅大公館肯定是比不了。你別介意啊,隨便坐、隨便坐,想坐哪兒就坐哪兒。我這就是炕連地、地連炕的狀態。顧傑每次來的時候都得自己扒拉出來地方呆……”

秦震一邊說著,一邊去廚房燒上了水,準備給羽東沏點茶。這基本的待客之道,還是多少得有些的吧。

羽東隨便找個沙發坐了下來,他整個人和整個環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尤其是今天還穿了一身高貴正裝的他,那風雅華美的狀態更是和秦震這“簡易的巢”不太搭調。

秦震這會兒正好舉著杯出來看見羽東,不由得苦笑了聲說道:“人家都說人的外表在襯托。可是我看這句話不太準。像你這樣的,坐在哪兒也不影響您那身上的萬丈光芒。”

說著。秦震將茶杯放在了羽東的面前,又說道:“我這兒可沒有武夷大紅袍。翻箱倒櫃給您找了點兒雲霧,您了就湊合喝吧。這也就是你罷了,老顧平時來的時候,都得自備煙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