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是很想博得“考官”好感的。
徐元佐對陸大有和顧水生道:“你們兩個把題目多抄幾份,其他人自己尋個位置,不要走動。”他又對姜百里道:“你先不急考試,門口攔一攔,裡面的位置空出來再放人進來。”
當下三人紛紛行動,場面登時就安定下來。
只要當過班幹部,這種小排程都是能夠做的。然而在講究溫良恭儉讓的時代,不用敬語謙辭就算是狂狷之輩了,徐元佐的控制力無疑顯得十分突出。
陸夫子見了心中服氣:此子做事果然是有些頭緒的,難怪能得徐誠信任若此。
徐元佐卻沒有因為場面安定下來就算完事。他的目光從在座少年臉上一一掠過,看他們是何等性格之人,收入心底。有幾個坐立不安的,顯然心性過於輕浮,除非答卷很讓他滿意,否則等閒不會錄取他們。
至於陸大有、顧水生、姜百里三人,也在不自覺中被徐元佐考察。
考試已經在眾人尚未意識到的情況下開始了。
=================
求推薦票,求各種支援~~~~
第六十二章 錄取
徐元佐在設計三道題目的時候,從易而難。
第一題只要按照題中的數目進行計算,就可以得出最終答案,相當於後世小學四五年級的題目。
第二題文字量比之第一題更大,甚至還加一首徐元佐自己現編的打油詩。
大意是兩船相對而行,一日之後相遇,又給出了已知的靜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在兩船之間又有一隻鸕鷀一刻不停地從甲船飛到乙船,而鸕鷀飛行速度也是已知條件。那麼船在行駛,鸕鷀在飛,問題就是鸕鷀一共飛了多少裡。
好幾人看到這題目就嚇退了,出去再是一傳,外面還有人連題目都沒看到就散了的,隱約之中還傳來徐元佐故意刁難人的話頭。
徐元佐沒想到簡單兩道題竟然有如此強大的篩選力,再看在座沒走的,也都一臉鄭重,苦思冥想。
姜百里倒是很慶幸,座位終於空出來了。等他拿到抄出的題目,找了個座位坐下,只是各讀一遍,還以為徐元佐出錯了題。
既然知道兩船一日之後相遇,鸕鷀在一刻不停地飛,又知道鸕鷀每個時辰所飛的距離,那麼一日是十二個時辰,很簡單就能算出鸕鷀一共飛過的裡數。
那為什麼還要知道船行速度呢?
尤其是徐元佐還在第二題旁邊給出了一個提示:順流速度等於靜水速度加水流速度,逆流速度等於靜水速度減水流速度。
姜百里並不知道徐元佐是故意增加了迷惑因素,考算術是皮毛,考閱讀是肌肉,考心理才是骨骼。
見徐元佐凝神靜氣地站在前面,姜百里也沒有多問,只是將自己的解答寫了上去。他又看了第三題:是某大戶欲求購十臺織機,現有甲乙兩種樣式。已知每臺的價格、日出布匹數,及折舊損耗,各有不同,又這家人家最高只出一百二十兩銀子。
求問:其一,有幾種買法;其二,若要成布三千匹,為了節省折舊,應選擇何種買法。
姜百里心中暗道:這第一小問倒是簡單,要麼全買甲,要麼全買乙,然後各有增減,可以窮舉。不過第二問卻有些難了,好像要設出天元、地元……他咬著筆桿想了良久,方才決定放棄,又回到第一題,開始在稿紙上畫了圖形,代表石米,然後進行羅列計算。
相比第三題第二問的無從下手,這第一題倒真是難倒了所有人。他們不知道徐元佐本意是想放水,還以為這是個下馬威呢。
徐元佐也發現第一題對很少接觸算術的人而言有些偏難,卻發現大部分都能很輕鬆地解決第二題,並不會被各種誘惑因素搞昏頭腦。可見這些少年看問題都能抓住主幹,或者說思維單純。
最後一題卻是的確有些偏難了,理所當然沒人能做出來。
徐元佐收了卷子,當場批閱,就算有人全都答錯了,他也一併錄取。看得陸大有和顧水生都是目瞪口呆,不知道元佐哥哥這樣做有何用意。
徐元佐卻從抄錄試題上考察了陸大有和顧水生的耐心細緻程度,從他們的字跡上也多少分析了一些性格特徵;從姜百里維持秩序上,考察了此人面對權力的態度,以及服從和耐心;從所有參考的少年面對難題的神情上,他也看出有人願意動腦子鑽研,有人坦然接受失敗,更有人氣急敗壞。
徐元佐之所以一一批閱,卻是為了將人和姓名對上號,不至於連自己的第一批種子都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