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2 / 4)

小說:大明金主 作者:垃圾王

平盛世的夢幻之中,誰還跟他一起為了理想打拼。

徐元春想了想,道:“我是必然要出仕的。二位賢弟若是方便,最好也能更上一層樓。生員終究多有不便。”

“那是自然。”康彭祖道:“我再考兩科,若是不取,便捐個監生。元佐年紀還小,弱冠之後再去鄉試都來得及。”

“其實我在想……”徐元佐試探道:“萇生兄為何不承武職呢?”(未完待續……)

PS:求月票,求推薦票,求各種支援~~~!

一四三 股東責任重(求月票)

明朝軍戶在後世許多人眼裡,幾乎成了奴隸的代名詞。

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太祖皇帝雖然對功臣十分兇殘,但是對於那些跟隨自己打天下計程車兵卻十分優待。全國土地有一半是歸入衛所,用來養軍。軍戶的前三代人,的確也要兼顧服役和耕種,算是比較辛苦,可是與同時期的民戶——尤其是承擔懲罰性賦稅的蘇松民戶而言,絕對是輕鬆的。

而且軍戶的好處不止於此,每戶只要出一個男丁承襲軍職,其他子弟隨便想幹嘛幹嘛。要進學,則有進學名額;要充吏,也有定額——國初時能當吏員可是大好事,因為科舉、學校制度尚未完善,國初掌權大佬多是吏員出身。

洪武元年正月頒佈的《大明令》中,有條款可為佐證,便是:“民戶(亦)不得詐稱各官軍人貼戶,躲避差役。”

經過三十年的司法實踐後,《大明律》頒行天下,其中明確規定:“凡軍民、驛灶、醫卜、工樂諸色人戶,並以籍為定。若詐冒脫免,避重就輕者,杖八十……若詐稱各衛軍人,不當軍民差役者,杖一百,發邊遠充軍。”

充軍的軍可不是軍戶,那才是真正的奴隸。

宣德朝,有侍郎張信,乃是英國公張輔的堂兄,以副部長的高位,走後門調入武職,擔任一個衛的指揮。由此可見國初時,武職所受的優待是多麼令人欽羨。

隨著國家形勢變幻,右武尚功轉成了右文尚學,為了出人頭地建功立業而轉入軍戶的現象漸漸絕跡,而百姓為了躲避差役充入軍中的現象卻越來越多。這直接導致軍戶實力大增,但衛所的戰鬥力卻不停被稀釋,以至於到了嘉靖年間只能捨棄衛所不用。開徵募兵。

雖然兵是募兵,但是軍官卻仍舊是衛所世襲。要想領兵,必然是世襲的軍官。也就是說,像徐元佐要是想領兵打仗,而不是去被剝削,那他只有透過武舉。或者投個好胎。

這種情形之下,康彭祖的出身就格外佔有優勢了。

“大兄秉政當國,萇生兄鎮守一方,小弟溝通有無,為二位兄長之助力,豈不美哉?”徐元佐笑道。

徐元春微微皺眉,擔心康彭祖未必能接受這個提議。

如今已經是隆慶朝了,從正統年間開始的重文輕武之風至今,足足颳了一個多世紀。像康彭祖這樣家中豪富。自己又有學識,怎會甘心從軍?一旦從了武職,要想轉回文班可不容易。

徐元春又想了想,暗道:何止不容易,我簡直想不出有此先例。

康彭祖顯然更難接受軍官的身份,然而卻又沒有底氣直接反駁徐元佐,輕輕敲了敲額頭,道:“你只道我是軍功之家。其實未必如你所想。我幫你理一理我家世。”

他道:“國初,我家祖茂才公從龍有功。戰功赫赫,得封蘄春侯。因為與中山王北伐,歿於關中,太祖皇帝追封蘄國公。國公有三子,長子鐸公,承襲蘄春侯。後與麗江王(傅友德)徵雲南,英年早逝,追封蘄國公,其長子淵公,襲蘄春侯。後以罪除爵,直到弘治年間,這一支方才恢復了一個千戶。”

“茂才公次子鑑公,襲廣西都指揮使,後來也就斷了訊息。”康彭祖道:“我家乃是茂才公三子鎮公後裔,而鎮公其實並未有封爵,直到成化年間,我祖上因功得了金山衛指揮僉事,後又有一房得了南匯嘴千戶所千戶的世職。”

康彭祖自己腦子裡捋得更加詳細,只是挑了大略道:“軍戶不能分家,每代只有一人襲職,所以我曾祖父時候就移居上海縣城,開了個車馬行,又開了牙行,由此發家。雖然與金山康、南匯康都是一家,但是遠離軍中已經三代,要想承襲職位哪裡那麼簡單?”

“可以買麼?”徐元佐尚不死心。

“可我只會吟詩作對,哪裡懂得行軍作戰?”康彭祖兩手一攤,滿臉無奈道。

“行軍作戰其實是最簡單的事,只要有得力干將左右參謀策劃便是了。”徐元佐道:“到時候萇生兄只需寫下‘單于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