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雜譚》!
“我要立一份期刊文字,儘量定期傳送。”徐元佐覺得既然自己在創造期刊的鼻祖。那麼偶爾不能按時發行,問題也不大,應該能被歷史原諒。
“凡是關於曲藝、詩詞、雜劇的典故、軼事、技法、品評,都發在這上面。”徐元佐道:“每期刊登文章在十篇左右,大約萬言足矣。”
如此稿費成本的上限是十兩,算上紙張油墨和人工,每份的成本不會超過十一兩。
“可以用木活字印刷,降低成本。”徐元佐補了一句。
梅成功靜靜聽著,腦中印出一本書冊的模樣,封面上是《曲苑雜譚》,內中卻寥寥書頁,輕薄得不像話。
徐元佐接下來的話卻打破了梅成功的幻想:“用輕薄些的紙,不要封皮不要線裝,一整面的大紙,印了之後摺疊起來便是。”
這時候的紙張和油墨要是雙面印刷,很容易產生墨透紙背的現象,以至於影響閱讀。即便是書冊,也是隻印單面,然後對摺釘線,如此便成了雙面。
而徐元佐更是簡單,連裝訂都不需要,就是紙張疊起來,乃是報紙的雛形。
“每份售價五十錢。”
約莫一錢五分銀子,略有浮動。
——瘋子才會買!
梅成功暗吸一口氣,心中暗道。
“這報紙印得越多,每一份的成本也就越低……”徐元佐心中默算:印一份,稿費成本是十兩,排版成本算五錢。如果印一百份,則每份的成本就平攤到了百分之一。不過印得多並沒有意義,反倒會顯得很廉價,不值標價上的價格。
說起來,若是後世一張萬把字的簡陋報紙竟然要賣二三十塊錢,的確有搶劫嫌疑。
不過這個時代是文字崇拜的時代,白紙黑字就有無上的魔力,要價高些自然也是應該的。
徐元佐從未接觸過出版業,但是此時腦中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