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1 / 4)

小說:大明金主 作者:垃圾王

徐元佐從善如流,同時還發現這裡有進一步擴充套件的空間,不像聚集在城門口那麼憋屈。

唐行的城門外是什麼?是農田麼?不,那是鄉下的小縣城。

在商品經濟繁華的唐行,城門外是個廣場,目測橫縱四車道,銜接起城池和城廂兩個部分。如果人口規模繼續增長,這裡將成為市中心最為繁華區域,價格用寸土寸金來說都不為過。

徐元佐想想自己也真是闊氣了,只是為了方便,就下了之大的成本。這回幸好是李文明建言,否則日後還不心疼死?

浴室雖然遷到了東城外,這邊的部分工程也不能浪費,徐元佐將地圈得更大一些,準備建成品字形、三層高的樓組,用來作為有家客棧的旗艦店。在旗艦店裡,要套入更符合徐元佐口味的後現代——後世現代化衛浴系統,讓尊貴的客人享受到別處享受不到的新鮮感。

李文明作為幕僚,本是學刑名出身。後來聽前輩的言傳身教,覺得刑名師爺實在有些太喪盡天良,所以又拜師學了錢糧,對外只說自己是錢糧師爺。直到後來真正給人做了文主。才知道錢糧師爺手上也是罪孽不輕,不過……那時候的李文明已經成熟了,睜隻眼閉隻眼就讓它過去吧。

因為一直看到的都是爾虞我詐,敲骨吸髓,貪得無厭……李文明才會以為徐元佐大張旗鼓的賑濟災民是一種牟利行徑。等他親自去各安置點檢視之後,才相信徐元佐真的是在做善事。

一種罕見的暖流在李文明心中奔騰。甚至免費給徐元佐提出了不少建議。

徐元佐的座右銘就是“降本增效”。很多時候他不是出手闊綽,而是不知道“本”可以降到何種程度。在他看來公平的交易,或是生活的最底限,在許多底層人士眼中卻是慷慨大方和奢遮豪華。

李文明卻很清楚人的底限在在哪裡。

“貨棧的空房終究不是久住之地。”李文明道:“日後人家要用,往外趕人的時候,那些災民只會罵你冷血殘酷,不會記得你的恩情。敬璉啊,你別笑,鬥米恩石米仇啊!”老書生說得苦口婆心。

徐元佐並非嘲笑李文明。而是因為心生同感罷了。

“那先生以為呢?”徐元佐問道。

李文明道:“敬璉之前說的有償救濟,以工代賑,大可以一樣用於住宿。現在沒活幹的沒關係,可以賒賬,先欠著嘛,但是不能叫人白吃白住成了理所當然之事。”

徐元佐點了點頭。

“至於借用人家的貨棧,這成本就高了。大可以在公共澡堂那邊劃塊地出來,用布和毛氈做成帳篷。比用貨棧要便宜得多,一樣凍不死。”

徐元佐當然是瞭解行情的。貨棧之所以收益極高。就是因為庫房成本低,收費高。稍微精貴些的貨,就無法露天堆放,必須要借人貨棧存放。而人比許多貨都更加耐受惡劣環境,春天裡用帳篷居住的確死不了。

就在徐元佐要點頭的時候,李文明突然自己搖起頭來:“用布還是太奢侈了些。”他微微沉吟。突然道:“有了!不用布,用竹木做棟樑,圍以棕片、蓑草、蘆葦,照制式一丈六尺長寬可住十人,這下花費就不高了。”

徐元佐在心中一算:一丈六尺差不多是五米三上下。如果是正方形,那麼建築面積就是二十八平米左右,不到三十平米。如果往裡塞十個人,差不多也就是睡個覺的空間。

“住得下麼?是哪裡的制式?”徐元佐有些擔心。

“一頂軍帳就是一丈六尺長寬,住十人。”李文明道:“反正也就是睡個覺的事,白天了都得趕出去做工。”

既然人家一直都這麼做,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徐元佐又道:“可以考慮。不過現在來的人不多,又是冬天,索性等天氣轉暖一些再讓他們動手營建災民窩棚。”

李文明也覺得這事不著急,反正貨棧也是免費在用。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徐元佐此言一出口,就像是樹立起了一杆大旗,所有看到旗的人都有種過來拔旗斬將的衝動。

正月十三,也就是徐元佐介入賑濟災民的第三天,只有兩戶人家一共五個人找到唐行。他們本是往嘉定去的,聽說了徐元佐的義舉,所以就轉道來了唐行。

正月十四一直到二十日上,接連六天都沒有新的災民來了,可見在這個時代,訊息傳遞的範圍和速度都十分有限。

正月二十一,蘇州方向卻傳來訊息:有上萬災民拖家帶口地朝唐行湧來。

此時因為衙門已經開印,李文明回華亭繼續當鄭嶽的左膀右臂。留下的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