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2 / 4)

小說:大明金主 作者:垃圾王

江,他肯定會懷疑這是徐元佐乾的好事。可是徐元佐明明還沒回來呢,到底是誰有這種手段?出手既狠,段位亦高,整篇揭帖沒有一字評價,全都是《姑蘇時報》白紙黑字自己所作。

要說有人讀報能讀得如此用心,亦或是過目不忘,又對朝政極為敏銳……徐元春是打死都不信的。《姑蘇時報》變成日刊是近來的事,最早是旬日刊,後來改成五日刊,又有幾期未能按時發刊,記性再好的人都不可能記得住吧!

“明顯是有仇家。”康彭祖也看出了蹊蹺,低聲對徐元春道。

徐元春點了點頭。

康彭祖哈哈一笑:“不管誰做的,只能說是做得漂亮!走,此事該當喝一杯!呃,震亨,你就算了,好好溫書,等著下場吧。我與諸位同學去便是了。”

徐元春暗道:你如今倒是懂事多了。

他含笑道:“今日算我做東,你替我待客。”他現在月例銀子翻了幾番,徐元佐還專門以“獎學金”的名義直接發了幾百兩到他手裡。這在賬面上乾淨可查,不過只有查底單才能看出是誰領了這筆銀子。徐��緗穸孕煸�舾褳廡湃危��換崛ゲ櫚椎ァM艘煌蠆剿擔�退惴⑾至艘滄疃嗨稻洌漢�幀K擋歡ɑ掛���涸�嫋餃爍星檣詈襉牢懇幌隆�

雖然這樣也算是佔了公家的便宜——當然。徐元春並不覺得自己作為長房長孫拿這個銀子有什麼問題。何況他的確學得最好啊!能獲得鄉試資格,本身就是證明。

手頭寬裕之後,徐元春用起銀子來也就跟康彭祖差不多了。只是他受了二十年的“儉以養性”教育,不會像康彭祖那等紈絝一樣胡來。

南京這邊很快就安靜下去了,彷彿發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蘇州那邊卻仍舊沸反盈天。

蔡國熙沒有糊弄翁弘農,他的確將《姑蘇時報》送到了北京。透過自己設的書房——外地官員的私人駐京辦,遞交到了高拱手裡。高拱拿到這報紙也是頗為得意,感覺沒有白白保下蔡國熙,只等時機成熟的時候便能拿出來一用。

誰知道風雲突變,揭帖首先在京師中流傳開來。

高拱看到這揭帖之後,臉都青了。特意命幕友找來《姑蘇時報》一一核實,竟然沒有一字錯訛。通讀全文,也很難說是斷章取義。如此看來,蔡國熙縱容之罪是逃不掉的——朝廷當然不會要求一方兵憲承擔起監控言論的義務。純粹是高拱私心上給蔡國熙貼上了“無能可惡”的標籤。

最早著手推動一條鞭法可以追溯到嚴嵩當政時候,然後徐階接手,擊鼓傳花一般傳到了張居正手上。無論內閣如何爭鬥,中央閣部與地方督撫如何爭論,一條鞭法始終在緩步前行。張居正為此甚至不惜自查自家,從自家入手清丈田畝,以身作則。大家都堅信,一條鞭法是減輕百姓負擔。改善國庫收入的善法,也是治療帝國病症的良藥。統一以貨幣徵稅。正是一條鞭法的核心內容。

要說攻擊一條鞭法就是攻擊國策,真是一點都不冤枉。

張居正拿著揭帖找到高拱的時候,高拱爽快地拿出了意見:首先,抄封《姑蘇時報》,刊行的報紙盡數收回焚燬;緝拿主要執筆人員;清查出錢辦報的東主,看看到底是什麼人要跟朝廷過不去;最後。責成巡撫應天海瑞並巡按南直李紹先,重新清丈蘇州田畝。

高拱道:“若是這事不以雷霆手段打壓下去,不知又有多少督撫鬧起來。”

如今南方督撫基本已經接受了一條鞭法,北方的山東也表示可以試行,山陝卻還沒有點頭。尤其晉督王崇古更是一塊頑石。偏偏王崇古從嘉靖四十三年巡撫寧夏之後,先是總督陝西、延、寧、甘肅軍務,今年又改任總督山西、宣、大軍務。大明九邊重鎮,他身歷七鎮,勳著邊陲。如今正在主持俺答封貢之事,聖眷日隆。這《姑蘇時報》簡直就是為他反對一條鞭法而刊印的。

張居正也看到了這股在南方湧動的暗流,附議道:“江南本是朝廷稅田,尤不能亂。”

海瑞在到任之前,蘇州就號稱完成了清丈田畝,使得他要核查清丈阻力重重。這回有了朝堂閣部的支援,正好大張旗鼓重新清丈。蘇州士紳哀怨連天,發動在京中的人脈,卻也是無力迴天——高拱和張居正哪個是好說話的?

曹光久得到風聲之後,還沒來得及收拾包袱細軟,府衙的快班捕手已經衝了進來,將他五花大綁。任由他高喊自己功名在身也是毫無作用。誰都知道,曹秀才很快就沒資格戴方巾穿遙�懶恕N庀刂�睪芑��匭形惱憬�У潰��鍃慫�墓γ��

海瑞親自坐鎮知府衙門,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