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3 / 4)

小說:大明金主 作者:垃圾王

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失職啊。

陸大有滿頭冷汗,喏喏而出,直走出了徐元佐的書房,方才感嘆一聲:工作做得好,誰都看不見,一旦有丁點疏漏,立刻就被拎過去訓斥了。

徐元佐安排了絲行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書房裡就剩下他和棋妙兩個人了。將棋妙派出去守門之後,他取出了自己的秘密小冊子。仔細看了看隆慶四年的工作重心,以及尚未等來反饋的大事推進。

當下產業佈局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前景的還是海運。

沈家願意拿出六萬一千兩白銀。外加三十艘大沙船,與徐元佐合資設立江南船行,總股本十萬兩。徐元佐以自己的私房錢三萬九千兩入股沈氏之後,佔據了百分之三十九的股份,原則上還是沈氏控股,這能讓沈玉君的心理包袱輕一些,也能讓徐元佐掌握重大情況的否決權。

現在關鍵是在造船、買船。至於漕糧配額倒是無關緊要,一旦朝廷決定下來,江南船行即便吃不了獨食。也能佔據大部分。關鍵還得是有自己的海上力量護航。

隆慶五年的十二萬石海運漕糧,順利從江南運到了天津衛,但是誰能保證原歷史劇本中的承運人,其海上力量不會成為徐元佐的攔路虎呢?

這些都需要時間啊。徐元佐重重靠在椅背上。看著天花板。

……

“好!好啊!”趙貞吉拿著林燫派人送來的書信,用力拍在桌案上。

黃花梨的桌子穩如山嶽,抖都不曾抖一下。已經有不知多少任內閣大佬在它身上發洩自己的欣喜、痛苦、失望、憤怒。

他們都不在了,而它還在。

如今正是趙黨與高黨之間鬥得水深火熱之際。高拱執掌吏部,趙貞吉執掌都察院,都有彈劾、考察之權。高拱為了報當年私仇,排擠趙貞吉的黨羽;趙貞吉豈是李春芳那等修道人?也拼命裁撤彈劾高黨黨眾。

高拱去年年底方才入閣,而短短不到三個月時間裡。兩黨共有二十七名官員因為各種原因被彈劾罷免。即便是徐高之戰,也沒有每三天干掉一名京官。就官場政爭而言,完全可以用慘烈這個詞來形容了。

趙貞吉其實已經快撐不住了。

更準確地說,他的辭表已經打好了腹稿。

就在數日之前,高拱門生,給事中韓楫彈劾趙貞吉“庸橫”,考察徇私,有失公允。

從兩軍對戰看,前面犧牲的都是將領,而如今敵人大將直指中軍帥旗,可見趙黨之敗已然成了定局。

作為閣輔,趙貞吉被人彈劾之後必然要上疏請辭。這時候作為裁判的皇帝,會考慮朝中均勢,以政局穩定、官僚機器能夠正常運轉為原則,做出判決。而原歷史劇本中,隆慶皇帝再次站在了高拱一邊,判處趙貞吉失敗,讓他捲鋪蓋走人。

今時不同往日。

趙貞吉拿到了林燫的手書,直指蘇州知府與奸商勾結,殘虐下民。這項指控非但終結了蘇州知府蔡國熙的仕途,削弱了高拱在地方上的勢力,更是可以與另一則壞訊息相結合。

巡按南直隸監察御史李紹先言:“江洋群盜四起,殺掠泰興縣等處,皆徐、沛、通、泰間被水饑民,及江南所散遣浙、福水兵,相引為非,滋蔓可慮。乞飭守臣多方撫剿,以安地方。”

李紹先在奏疏上說明了兩個事實:其一,江洋群盜是遭了水災的災民;其二,其中還有浙江、福建水兵勾結作亂。

聯絡到蘇州知府的劣跡,那麼災民作亂豈不是就有緣故了?

或者說,單純的災民作亂只是治安問題,而官員殘虐下民導致盜匪滋生,這是妥妥的官逼民反啊!產生了如此嚴重的政治後果,高閣老是否應該出來解釋一下?

其二,浙江、福建的水兵為何會跟徐淮災民攪在一起?

這裡有個嘉靖年間振武營兵變之後安置的問題。振武營兵變是徐階當國時候發生在南京的事。無非就是因為裁減軍糧,導致憤怒士兵殺了南京戶部侍郎、總督糧儲黃懋官。後來魏國公徐鵬舉和守備太監何緩,撒了十萬兩犒賞下去,兵變便平息了。

兵變平息之後,南京兵部侍郎李遂一邊安撫士兵,恢復了以前的待遇,一邊密捕了領頭的二十五人。殺了三個,其他的戍邊。

看起來這件事就此為止,為何會與今日的亂兵聯絡起來?

這首先要說振武營的來歷。他們乃是嘉靖抗倭時候徵募的募兵。

這些募兵不在軍籍,事發時徵募來打仗,事定後就要遣散。

因為——

大明朝廷是不養兵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