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2 / 4)

小說:大明金主 作者:垃圾王

求推薦票,求月票~求各種支援~!

*(未完待續。)

三六八 新的旅程

泗涇就是一塊試金石。它檢測的是徐元佐的無形資產。

當徐元佐看到劉峰在賭坊、行院裡肆無忌憚橫行霸道的時候,就知道“徐”字大旗已經插在了人們心中。隨著風氣詭異地變動,街頭巷尾傳出各種驚歎、畏懼、嫉妒的傳言,仁壽堂吹響了新一輪的進軍號角,在諸多小鎮設立外櫃,以更加強硬的姿態聯絡各地糧戶,開展稅收。

“地方上的大戶暫且不要動他們,先從小糧戶開始。”徐元佐關照程宰。

大糧戶往往有直達天聽的本事,或是進士家族的各種親戚,或者根本就是進士家族。剛剛結束十餘年的抗倭之戰,讓他們還保留著編練鄉勇和家丁的習慣,真要爆發武裝對抗並不明智。

程宰已經將這些人家整理成冊,包括社會關係,一併呈給徐元佐。他道:“他們對咱們也頗有忌憚,講斤頭的時候並不敢太過分。”

等級社會就是如此殘酷。

小民只能乖乖繳納官府的催逼,賣兒鬻女也得繳納合理、不合理的各種稅賦;一般的小地主總算還能有些說話的權力,好歹在主流口徑裡,他們是“農”,不會被逼死。然而許多家有百畝的小地主,一樣得跟長工一併下地幹活;再往上走的大地主,就只需要按照朝廷的法令繳糧了——大明的糧稅並不高,此時也沒有那麼多攤派。這些大地主才是享受開明政治的人群,他們已經站在了金字塔的中上層。

再往上的縉紳家族,就可以跟朝廷講斤頭了。非但可以擴大優免,還可以免去許多雜役。他們佔到的好處,自然要由底層小民來負擔。這些人或是舉人,或是進士。在掌握經濟基礎的同時又掌握了政治資源,兩者相輔相成,最終成了大明真正的主人。

至於頂尖的皇室宗族和勳貴,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大口大口地吞噬國家根基,但是在政治上卻被科舉出身計程車紳們所排擠。東撞西碰找不到出路。

徐元佐很清楚自己所在的階層,知道如何安撫下面的小民,保證金字塔底層的穩固,同時從同類之中分割利益,壯大自己。

“講斤頭的事,不要太斤斤計較。”徐元佐道:“農稅雖然比商稅高得多,但是兩百年因循下來,各種規矩早就定死了,咱們吃相太難看終究不長久。關鍵還是商稅。朝廷從來不注重商稅。即便有規矩也都廢得差不多了,正好由咱們制定規矩。”

程宰也相信徐元佐的論斷。松江土地上的糧食越來越少,棉麻桑竹越來越多,這是誰都看得見的。若是尋常人,只會看出這是因為“經濟作物”能夠帶來比種植糧食更多的收益,尤其現在納稅都用銀子,朝廷也不像早先那樣強迫糧食種植的比例。只有徐元佐這樣的天才,才能看出這種現象之下的本質——商人的時代正在悄悄來臨。

程宰想到自己就走在這個時代的前沿。不禁有些激動。

徐元佐收拾了一下桌上的報表,道:“還有什麼事麼?”

程宰知道佐哥兒很少“端茶送客”。這句話就意味著會面該結束了。他行禮道:“我先告辭。”

徐元佐起身欠了欠身:“恕不遠送。”

“敬璉留步。”程宰退了出去。剛出門,他就看到蕭安抱著厚厚一疊報表,等在門口。這個年輕人是徐元佐的大帳房,惜字如金,但是做事很細緻,而且有些認死理。

因為蕭安統管著徐氏、仁壽堂、廣濟會等各個產業的賬目。地位極高,所以程宰也想與之交好。幾番接觸之後,程宰卻發現蕭安有些詭異:他說話就像是“背書”,一旦話題有些偏轉,到了他沒背過的地方。幾乎無法交流。

程宰朝蕭安點了點頭,看到蕭安生硬地扯動嘴角,然後快步進了徐元佐的書房。

徐元佐正好乘這間隙喝了口水,放下宜興定製的紫砂茶缸,道:“秋稅在即,賬房人手都調派好了麼?”

蕭安道:“佐哥兒,若是隻收華亭這邊,人手是充足了。不過巡撫部院那邊派人送信,還想再借五十人。”

徐元佐手一顫,心頭湧起一股不快。最初借人給海瑞是為了禍水“北”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鍛鍊隊伍。然而他高估了松江同鄉的節操,也低估了海瑞的手段。早前借出去的賬房先生,有一半都被海瑞勾搭過去了,雖然還有一半肯回來,但是薪資要求明顯上漲了一截。

因為他們回到徐元佐麾下,需要戰勝的誘惑太大——權力。

官本位社會中,真金白銀在面對官吏權力的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