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的同僚蠻羨慕他的,雖有榜下捉婿之說,但是說實話,想得到就要有付出,女方出大價錢陪送,那你起碼得有半個上門女婿的態度才成——富商們不是傻的,想要白得人家女兒跟一大筆錢財還裝大爺那是做夢啊!要端正態度的。再看看鄭爽,雖娘子家不見得是富商巨賈,可也很富裕啊,瞧鄭爽自從跟那個苗娘子談戀愛,常服的料子不知道升了幾個臺階,最幸福的是,沒有岳父,沒有丈母孃!這是白得個有錢新婦啊,這新婦嫁妝多也就罷了,還會賺錢……
苗玉奴出嫁之前,在眾人面前痛痛快快的大哭了一場:“我選錯了一次,這次必不會走回頭路!”
說起來,這些小娘子誰沒有一段辛酸往事?如果沒有被岳飛發現,這些好女孩兒估計最好的結局也就是與人為妾了,而沒有李想的話,即使得到了自由,她們中的大部分恐怕也只能隨便找個人嫁了,悲觀一點兒的話,搞不好就跟那個懸樑的貞娘走上同一條道路了。
此時此刻,李想目送著乘著苗玉奴的轎子走出了李家的小院兒,感慨萬千,這些小娘子們,當日紅著眼圈倉皇無措的坐在破舊的馬車跟著他去鄉下的樣子還歷歷在目,可如今,已經都成長為獨當一面,能夠為自己負責的獨立的女性了。轉念一想,太有獨立性也夠受的的,他身邊這些小娘子,除去韓桂花,苗玉奴竟是唯二嫁人的小娘子,還嫁了兩次,其他這些,可真是愁死人了!
李想唉聲嘆氣的回了房,杜十一娘奇道:“阿郎愁什麼,怕玉奴過不好?”
李想糾結:“我愁你們都嫁不出去!”
杜十一娘微微一笑:“我們這些人,有誰是真的嫁不出去的?不過是不想湊活罷了!”
許多事情都是經不起唸叨,李想這邊兒才唸叨了小娘子們嫁不出去,緊接著的一個休沐日,燕王就來到了他的家——不是商量怎麼修建大宗正司後院兒,而是作為大宗正司的一把手帶來了官家的聖旨——聖旨的大意是,朕的十二子莘王趙植已經到了可以定親的年紀,聽說工部郎中李想的幼妹賢良淑德,特賜婚,她將是未來的莘王妃……
燕王頒完聖旨,一臉輕鬆的過來恭喜李想,並表示以後大家都是親戚了,不用太拘束。
李想的都聽得傻眼,他是發愁家裡小娘子的婚事沒錯兒,可他沒準備讓妹妹去做王妃啊!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問燕王,官家怎麼就想起把我的妹妹許給莘王殿下了?我妹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好吧後頭這句說的真心虛。
燕王似笑非笑的看了李想一眼,這才慢吞吞的告訴他,這門婚事是莘王親自跟官家求來的。因官家要為適齡的兒子們選新婦,所以便問問兒子們的意見,莘王就說他聽聞工部郎中的妹妹很不錯,官家就答應了。
李想聽完了更愣了,他家的交際圈兒,哪裡會接觸什麼皇室成員,莘王怎麼就知道李念好呢?他不該認識李念啊。
慢著!真的不認識麼?李想的腦子轉的極快,好端端的莘王為什麼非要工部給他蓋房子?再往前想一想,當日岳飛去進獻紙甲,也是莘王為他說話的……
見鬼的臭小子,感情你早就盯上我家念念了!實在是太可恨了。
燕王看李想的臉色青一陣兒白一陣兒,想到莘王的婚事是所有這些小祖宗的婚事裡解決的最輕鬆的了,頓時對李想的態度也柔和了起來,好歹以後也是要做親戚的。這陣子因為他哥哥幾個兒子的婚事,弄得他焦頭爛額,如今對李想有些同情:誰不知道他對這個妹子愛惜的很,好幾次有人提親都給推了,只說要多留幾年。甚至放出話來說不求對方家裡高官顯貴,只求真心真意,別的不說,有蓄養姬妾傳統的人家絕對不要!因為這個,李郎中把吏部侍郎都給得罪了,這會兒卻不得不把妹妹嫁入皇家……
雖然燕王本人也屬於皇家,但是他從他兒子的婚事上他得到了慘痛的教訓:官宦人家在嫁女兒的時候真的不稀罕皇家啊,尤其非嫡非長的沒什麼前途的宗室子弟,人家吃飽了撐的把女兒嫁過來,又沒實惠還一堆的規矩,閨女被欺負了孃家都沒法出來給撐腰……好吧,莘王比他的兒子們的情況強一點兒好一點兒,可是誰不知道莘王府都給燒了,官家雖然出了重建費用,可是比起其他的王,嘖嘖,家底兒被燒空的莘王絕對是個窮光蛋!這種沒權沒錢娘死爹不疼,沒實權還窮的叮噹響的王爺,嫁他還不如嫁個高官子弟呢。
想到這裡,燕王心裡嘀咕,我這個侄兒不會窮瘋了,所以看上了人家妹妹嫁妝多吧?這孩子簡直笨的沒邊兒了。一個才發家的賣胭脂的,再有錢能有錢到什麼地步,開封的富商巨賈多得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