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素在前引路,外儀門,外穿廳,內儀門,內儀廳,阿福把信皇子抱的有些緊,他扭了幾下,可阿福不敢鬆手。
過內儀廳後還有一道穿堂,然後才是王府正堂。阿福看到院中擺著兩排數只大缸,缸裡修剪的整齊的榕樹長的碧青茂盛,地下青石磚是水磨的,沿石階上去就是正堂。堂前的舊匾額已經取了下來,新的卻還未掛上去,原來掛匾額處有著明顯的印痕。
這一路走過來,不遠不近。阿福琢磨著,自己要是穿高底緊絆繡鞋,從大門一路走到這裡,也就沒法兒再走了,除非換鞋。
“咱們就先不進屋了,裡頭還一股漆味兒呢。”
韋素指著東邊的院子側門:“這邊出去有個小花園,花園裡還有個亭子,舊名玲瓏。殿下覺得還要不要改一改?”
李固搖搖頭:“名字極好……不必改了。”
那扇側門閉攏著的,阿福看不到那邊的花園和亭子是什麼模樣,但是從院牆的上緣看過去,那邊花木濃密,隱約能聽到潺潺水聲。阿福有點恍惚,許多年前,這宅院是有主人的,那時候,大概主人會趁著閒時,在花園裡坐一會兒,走幾步。
似見舊時月,玲瓏窗扇開。
當時的人都已經不在了,但是這些亭臺樓閣卻還沉默的,又迎接一撥新主人。
他們粗略看了正房,阿福只看一眼就覺得不太喜歡。這裡太……怎麼說呢,讓人覺得太嚴肅,也許正合王府主人,一家之長的氣派。可是阿福不喜歡。
“穿過花園去,那邊是書房。再過去,後頭是兩間講書的廳堂,舊時曾在這裡請過先生教課讀書,先生的住處順著側門邊的那條路一直走過去就是了。前頭還有個小武場,再過去是雜房。” 韋素已經來過不止一次,把這兒裡裡外外都算是看的清道的明。
“來,轉過去,過了這穿堂,哎哎,別走夾道,再過西邊這道門。”
西邊也是七進院落,這邊已經全是內宅面貌,格局沒有東邊那樣肅然規整,顯得更加精緻而閒適,正適合人坐臥起居。過了垂花門,上了抄手遊廊,抬頭看時,樑上有描花彩繪的圖紋,花鳥,山水……這些顯然還都未來得及再翻整,漆色陳舊,有許多地方整塊漆都脫落了。
“前頭就是宜心齋。”
軟兜停了下來,阿福兩腳踩到地上時,一下子沒能站穩,韋素從旁扶了她一把。
大概是剛才晃晃悠悠的一路把腿都晃軟了。
所以說啊,大戶人家在自己家裡從這院去那院還要坐車,只靠兩隻腳走實在是……咳,很能鍛鍊人的身體和毅力。阿福一邊感慨,一邊拿出小布老虎來哄信皇子。他左看看右看看,似乎很是好奇。
宜心齋前有一大片花叢。已經到了夏天的尾聲,花兒不多,看過去是一片綠肥紅瘦的情形。韋素把信皇子接過去抱著,總算讓阿福的兩隻手解放出來暫時歇息一會兒。這會兒她有些後悔,早上出來時沒讓瑞雲或是海芳跟著了,這小傢伙雖然說不算胖,可是抱久了兩個膀子實在是吃不消。
太陽金燦燦的光照在屋瓦上,宜心齋顯得那樣的明朗溫柔,院子裡的翠竹紅葉疏密錯落的,映入眼簾。夏天快要過去,蟬聲在樹蔭下消失,感覺吹在臉上的是金色的西風。陽光在這時候特別的濃烈,照在臉上身上。阿福輕輕閉上眼,感覺花朵與樹葉,草與泥土的方向氣息一起柔和在陽光和衛風裡舒捲彌散,顯得沉靜而濃郁。
正文 三十九 新居 三
遷居的那天是立秋。
雖然說是立秋,但是秋意並不濃重,暑熱還極厲害,天沒亮時李固和阿福就起身梳洗,東西是早就已經理好了的,大半都搬過去了,太平殿決定要帶出去的人也已經分撥過去,阿福他們一早起來,李固先去拜別皇帝,再同阿福一起去德福宮拜別太后。本來不用這麼趕,只是這時候的風俗,搬新居要正午之前就遷過去,正午時要點鞭炮灑酒祭,即使是皇子開府,也是要按這習俗來的,總不會有人想給自己喬遷頭一天就找不吉利。
阿福對這風俗是半點都不反對的,能早早離宮,她已經盼了好些天,別說要正午之前了,就算要趕在日出之前就遷出去,讓她半夜摸黑搬家她也樂意。
李固穿著一身正式禮服,戴著玉龍冠,這衣裳一重包一重,剛剛穿上額上已經沁汗,阿福踮起腳給他擦拭。信皇子也已經起身,乳母張氏牽著他過來。之所以不抱,是因為這孩子也穿著一身一式一樣的和李固相同的皇子冠服,只不過顏色不太相同,而且大小尺寸全縮了水。
阿福今天穿的也是五品的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