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3 / 4)

小說:唐詩鑑賞大辭典 作者:九米

度,遙嵐破月懸。

沙頭敲石火,燒竹照漁船。

這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詩人以詩作畫,採用移步換形的方法,就象繪製動畫片那樣,描繪出南園一帶從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動人。

首二句寫晨景。夜霧逐漸消散,一條蜿蜒於綠樹叢中的羊腸小道隨著天色轉明而豁然開朗。路邊的蒙茸細草沾滿了露水,溼漉漉的,分外蒼翠可愛。詩歌開頭從林間小路落筆,然後由此及彼,依次點染。顯然,它展示的是詩人清晨出遊時觀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寫白晝的景色。詩人由幽靜、逼仄的林間小道來到空曠的溪水旁邊。這時風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紛紛揚揚,飄落在溪邊的淺灘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鋪了一層雪。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詩人沿途所見多是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田園。到了這裡,眼前忽地出現一片銀白色,不禁大為驚奇。驚定之後,也就盡情欣賞起這似雪非雪的奇異景象來。

詩人觀賞了“雪浦”之後,把視線移向溪水和它兩岸的田壠。因為不久前下過一場透雨,溪水上漲了,田裡的水也平平滿滿的。春水豐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預示著將會有一個好的年景。

前四句,都是表現自然景物,只有第三句中的“驚”字寫人,透露出“詩中有人”,有人的觀感,有人的情思。這種觀感和情思把詩歌所展示的各種各樣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後四句寫夜晚的景色。五、六兩句對仗工切,揉磨入細。“古剎疏鍾度”寫聲,“遙嵐破月懸”寫色,其中“古剎”和“遙嵐”一實一虛,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遠”的意思。謂之“古剎”,說明建造時間已很久長;稱作“遙嵐”,表示山與人相距甚為遙遠。兩兩比照、映襯,融入和諧統一的畫面之中,便覺自然真切,意境遙深。

末二句寫船家夜漁的情景。在山村灘多水淺的小河邊,夜間漁人用竹枝紮成火把照明,魚一見光亮,就慢慢靠近,愣頭愣腦地聽人擺弄。“沙頭敲石火”描寫捕魚人在河灘擊石取火,“燒竹照漁船”緊接上句,交代擊石取火是為了替漁船照明。儘管並沒有直接提到打魚的事,但字句之間已作了暗示,讓讀者透過想象予以補充。

這首詩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運筆精細,力求形肖神似,象是嚴謹密緻的工筆山水畫。末二句正面寫人的活動,用墨省儉,重在寫意,猶如輕鬆淡雅的風俗畫。兩者相搭配,相映襯,情景十分動人。而且詩中的山嵐、溪水、古剎、漁船,乃至一草一木都顯得寥蕭淡泊,有世外之意。想來是詩人的情致滲透到作品的形象裡,從而構成這樣一種特殊的意蘊,反映了詩人“老去溪頭作釣翁”(《南園》其十)的歸隱之情。當然,這不過是他仕進絕望的痛苦的另一種表現罷了。

(朱世英)

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李賀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據朱自清《李賀年譜》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元和八年(813),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併,故作非非想,寄其悲於金銅仙人耳”。

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寫作時間距唐王朝的覆滅(907)尚有九十餘年,詩人何以產生興亡之感呢?這要聯絡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的境遇來理解、體味。自從天寶末年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蹶不振。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上他在位期間,藩鎮叛亂此伏彼起,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瘡痍滿目,民不聊生。詩人那“唐諸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衰微。面對這嚴酷的現實,詩人的心情很不平靜,急盼著建立功業,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恢復宗室的地位。卻不料進京以後,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後不得不含憤離去。《金銅仙人辭漢歌》所抒發的正是這樣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