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來自工信部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的手機使用者已經超過6億,並且已有7000萬使用者嘗試用網際網路。但是正如江南春所分析的那樣,無論是通訊網路運營商還是手機裝置商,對3G時代的到來都還沒有做好準備,簡訊廣告主和受眾還處在受教育階段。市場秩序處在初步構建階段,行業沒有相應的制度來約束商家的行為,這就使得違例操作成為了一種潛規則行業。所有人都受到過垃圾簡訊的騷擾,但只能抱怨而已。
第13章 簡訊門事件(2)(2)
介入無線領域之後,分眾傳媒立刻進行了一系列的資源整合,以凱威點告為旗艦,迅速佔據了手機廣告市場60%以上的業務份額。這一介入過程,也是江南春在戶外廣告市場“圈地”理念的延伸,即先佔據一個有利位置,以便控制渠道,然後耐心培育這個市場直到成熟贏利。因此可以說,分眾傳媒在無線廣告市場上的份額全是買回來的。
依照收購慣例,分眾傳媒在收購深圳精準、深圳巨瀾、北京世紀眾凱等7家公司時,在談定價格後,先付部分現金,其餘部分兌現要簽訂對賭協議。這些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達到對賭協議中規定的利潤目標,於是全力以赴做簡訊業務,千萬百計甚至不擇手段地蒐集大量使用者資料,顧不得什麼道義、責任,把一己的利潤建立在侵犯他人利益的基礎上,既非法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又幹擾了他人的正常生活。所以,“3·15晚會”把矛頭指向分眾傳媒,是必然結果。
在分眾無線的簡訊業務倒下之後,人們發現手機裡的垃圾簡訊消失了。可以說,分眾無線的挫折,促進了行業規範的建立。
第二,隱私權問題。
手機廣告必須建立在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深入挖掘上,才能夠實現點對點的傳播。如果一個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