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投"基"取巧 作者:中國必勝

間接投資,這使得韓國基金業發展每年都取得超過15%的增長,平均每月有10 000億新資金流入基金市場,其中76%的基金為股票型基金。

與日本人相類似,韓國人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度一向不高,這從英語的普及度上可窺見一斑。這種文化背景在基金投資上也有所反映,韓國各基金公司95%以上基金產品,是韓國的股票或短期債券基金,而且規模比較穩定,很少有人涉足海外投資商品。

不過,這種狀況正在逐漸有所改變。來自銀行渠道的資訊證實,韓國人開始積極籌備發行投資海外市場的基金產品,開始探求向海外市場投資,尤其關注亞洲新興市場。對能源類的全球基金,以及外幣結構型商品(如國內銀行的信託理財計劃)更是熱衷。

韓國人在投資基金方面發生的這種改變,源於兩個有趣的投資邏輯:首先韓國人從“收益/風險”角度出發,對韓國股市的評價已開始下降,而海外基金卻可提供更高的“風險調整後的總收益”。他們相信,印度或中國的長期高度成長的機率很高,回報上可能超過韓國股市;另一個原因是對“風險”的評估,韓國人覺得韓國股市“損失的機率”比別的市場高,所以更願“分散風險”至其他國家。

韓國人的這種投資理念值得國內投資人學習的地方在於:首先,明確未來期望的收益率,其次,預測可能的風險,再看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就可找到符合自己最大效益的投資了。

所以,專家建議,小幅嘗試不同的投資商品,完善自己的投資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中國港臺地區投資者基金投資的成功經驗

香港人個人理財方面的智慧,對其他地方的人們仍然有借鑑的價值。從經濟角度上看,甚至可以這麼說:港人過人之處恰恰就在卓越的財技上。

許多香港人都會將收入的穩定部分用來投資基金,作為日後退休之用。在香港,目前投資基金的普及程度己僅次於股票,大約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參與基金投資。

與內地市場不同,香港的基金大部分都投資在海外市場。投資者主要買的都是投資海外市場的基金,2006年賣得最好的是新興市場的基金。因為投資在本地股票市場很方便,所以香港很多投資者買基金主要是想把握海外的投資機會。

香港的基金種類非常多,由股票類到債券類,由房地產類到對沖基金都一應俱全;而投資的領域也很廣泛,天然資源行業、休閒娛樂行業等都包括在內。由於全球股市大旺,香港基金業2006年在總銷售額和淨值方面都大幅增長。其中,總銷售額達到243�4億美元,淨值為38�1億美元。與2005年全年相比,總額上升72�5%,淨值更上升了215%。

與香港人相比,臺灣人投資基金也比較積極。根據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近70%的人投資基金會賺錢,愈來愈多臺灣人正在考慮用基金理財。

在投資基金的方式上,20到39歲的年輕人常常採用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理財方式,中年或有些資產者,則是定時定額與單筆投資兼備。他們在購買定時定額基金時,掌握以下三項原則,從而使年平均報酬率達到15%到20%。

一是選對基金公司與基金,買基金要選擇好的公司去跟,賠錢倒賬的機率就小。

二是要學會適時止損。臺灣人將其稱之為“擦鞋童理論”,即當路旁的擦鞋童都知道要趕快進場買股票的時候,就是表明市場風險明顯加大。所以,當市場過熱時,就要適時止損。

三是堅持長期持有,因為不管哪個市場都會有三五年的迴圈,因此只要定時定額佈局,一定可等到多頭的時候。基金投資最怕市場不好時就急著贖回,那樣成本永遠在高位上,無法攤薄。

臺灣地區有投資基金經驗的民眾比例偏低,只有19%。家庭年收入愈高,有基金投資經驗的比例也愈高,年收入在100萬元(臺幣)以上有投資經驗者佔4成,年收入50萬元(臺幣)以內有經驗的比例僅7%。這種現象突顯越有錢的人越懂得利用理財工具,創造財富的效果越好。年輕人、低收入一族,如不趕快加入理財行列,將離致富之路越來越遠。“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定律在臺灣人的基金投資理財上演繹得十分生動。

。。

'專家支招'專業人士談基金投資

進入2007年以來,人們對於基金的投資熱度不斷加劇,對此,專家建議新基民在投資基金時,要避免以下幾種誤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