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越便宜越值得買”不可取
新基金在認購期內手續費較低,基金成立後有大量資金可在市場上選擇、配置,擁有更多的主動性,但由於缺乏經營業績,使投資者面臨一定的投資風險。而基金淨值高,意味著基金管理團隊能力較強,這是投資價值的體現,而一些淨值偏低的基金,表明基金運作並不太理想。
2�不能用賭博心態來“炒”基金
一些基金投資者把基金當作股票來“炒”,頻繁地買賣基金,一漲就買,一跌就割肉,只有少部分人真正享受到基金的高收益。
3�“束之高閣”
很多人買上基金後便不去管它,結果可能會因基金市場或單隻基金淨值出現較大變化而發生投資損失。
4�猶豫不決,坐失良機
在炒基金或股票中最怕的是猶疑——如果不能在關鍵的點位做判斷進行買入或丟擲,就不可能獲利。
很多人在基金淨值上漲的時候往往猶豫不決,眼睜睜看著基金上漲而失去投資機會;而在基金下跌時,又會琢磨可能還沒有探底,結果基金掉頭向上,同樣也會錯過最佳投資時機。
猶疑是不自信的表現,會擾亂一個投資者的思維——如果下週出現更好的投資機會怎麼辦?如果我為了買B而賣了A,但結果是A比B好怎麼辦?如果B的價格在明天或下週下降從而給了我更好的入市時機怎麼辦?如果我又犯了錯怎麼辦?如果利率突然調整了怎麼辦?如果市場要崩潰了怎麼辦?
這一系列的“如果”經常導致一個投資者的購買量遠少於他的意願。比如說,他本打算購買1萬股,並且認為這個數量很合適,當打電話準備下單時候卻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或許,”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