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聯農民不斷抵抗,政府則使用暴力和非暴力手段強制其集體化。
“20世紀30年代實行國有化計劃經濟初期,蘇聯經濟快速增長,每年的國民收入增長速度為12%至13%,假如去年的收入為100元,一年後就升高到112元、113元。相比之下,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和西歐國家恰逢經濟大蕭條,西方市場經濟面臨重大危機。看到蘇聯‘國營’世界的快速增長與西方‘私有市場經濟’世界的大危機之間的巨大反差,蘇聯計劃經濟初期短暫而令人炫目的成功,使人以為終於找到了經濟增長的妙方。於是,在中國,當時的南京政府當然要搞‘國營’。等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西歐、拉美以及新獨立的非洲和亞洲國家,都要模仿蘇聯的國有計劃經濟模式,至少也想由政府來創辦、經營企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然更要搞國有計劃經濟。到1975年左右,世界國有企業的比重達到最高點。
“但是物極必反,此後,你擔心的那些問題就開始浮出水面,國有經濟比重越高的國家,其經濟越來越差,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困難。蘇聯、中國、拉美、東歐等國家的國有企業產生大規模虧損。所以,中國於1978年開始對計劃經濟進行改革,重新回到市場經濟,並逐步民營化。其他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也逐步這樣做。走了一大圈,到最後又重回老路,還原到市場本位。”
陳笛:“我真對人類社會這麼多人、這麼多國家都走過彎路感到失望。真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認識上的這種盲點。這些歷史也說明,經濟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知識儲備還太少,否則,怎麼這麼多人會做出那種選擇?”
激勵機制設計
“是的,這也是為什麼爸爸對經濟學等社會科學那麼著迷。讓我們再回到你剛才的問題,就是等你長大辦自己的公司時,你的員工不也是為你工作,而不是為他們自己工作嗎?你有什麼辦法讓他們‘即使不是自己的錢,也心痛’呢?這就有挑戰了吧?”
陳笛:“我可以採用獎金制度,給員工按工作好壞、貢獻多少發獎金。” txt小說上傳分享
7。如何讓員工心疼公司的錢?(4)
“獎金是一種很好的激勵方式,當然比沒有獎金激勵好。不過,獎金激勵比較適合很成熟的行業。比如,你上次說長大後要辦自己的電力公司,電力行業的利潤很好預測,所以,你事先可以知道正常情況下公司能賺多少錢,然後根據實際利潤相對多出多少,來決定該發多少獎金,這樣的話,你跟員工之間,對未來獎金與貢獻的關係,都有清楚的預期。但是,獎金激勵很容易助長短期行為,因為如果今天的努力只對公司的未來有好處,員工們不一定有興趣那樣去做,畢竟公司的未來可能跟他們沒關係,那是你的事。相反,越是能讓公司短期贏利的事,哪怕這樣做會損害公司的長遠利益,他們也越會去做。”
陳笛:“哪怎麼辦呢?”
“對於新創辦的企業,一般來說,相當長時間之內不會有利潤,所以,獎金的激勵效果不會好,公司沒有利潤怎麼發獎金呢?在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給員工股份或股票期權(stock options)比較流行。也就是說,按照職位的高低、貢獻的大小,給管理層和員工不同數量的股份,讓他們都能夠從公司價值的上升中,直接得到好處,公司成功,他們個人的財富也會增長。股票期權跟股票本質上一樣,差別在於,它讓員工在未來某個時間內,有權以低價購買公司的股票。股份或股票期權的效果是讓員工都兼備員工與股東雙重角色,這樣他們一定更有幹好的熱情!如此一來,‘即使不是自己的錢,也心痛’的效果就有了。”
陳笛:“不過,如果給所有員工股份或期權,會不會給出太多?這樣我自己不就少了、成不了比爾?蓋茨了嗎?”
“當然,這裡有些技巧。公司的人越多,採用股權激勵的必要性就越大。畢竟你一個人精力有限,公司大了之後,不可能事必躬親,你必須僱別人。反之,人員越少,必要性就越小。一般來說,你作為創始人,周圍肯定要有幾個骨幹幫你管理公司,他們再管理他們直接手下的人,以此類推,一層管一層。對你最重要的,是身邊第一層的骨幹,你要重點保證他們對公司的忠誠,所以給他們的股權要多,只要做到這一點,自然激勵他們代替你,以最大的可能管好其下屬。離你越遠的員工,股權就應該越少。”
講了這麼多,不知不覺我們到家了。沒想到去一趟Dunkin’ Donuts,陳笛能看到大公司員工的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