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體會過“雄起”快意的“八朵金花”怦然心動,對廣廈頓生傾慕和好感。而王明和等人也越發感到這門“婚事”成功的機會很高。
另一方面,透過多日的考察和訪問,王明和等人發現,重慶市國有建築企業雖然困難,但重慶的建築市場並不小。不少市場份額都被外地企業或者民營企業吃掉了。成立直轄市以來,雖然有不少新專案在建設,但重慶畢竟是個老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任務艱鉅,未來市場潛力巨大。為了振興經濟,促進發展,直轄市政府正著手改善投資環境,大搞招商引資,並且已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外地企業進入重慶。
王明和判斷,如果廣廈和重慶的國有建築企業能夠“共結連理”,實現優勢互補,必將產生一個興旺發達的“新家庭”。這門美滿的“婚事”不僅會讓廣廈實現擴張和進入重慶建築市場的目的,也會給重慶的建築企業帶來一個轉換機制、走出困境的轉機。
西進重慶:“娶了共和國的長女”(2)
12月中旬,王明和等人告別山城,回到杭州。考察組把“相親”情況向樓忠福作了詳細的彙報。樓忠福當即就下令成立企業購併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王明和任副組長,重慶方面的購併工作仍由王明和負責。
幾天之後,廣廈向效益較好的重慶住宅建築工程總公司和經營狀況比較好的重慶一建、重慶四建丟擲“談婚論嫁”的繡球。上述三家企業收到傳真函後,均在四天內作出答覆,表明願意合作的意向。
這些基礎性工作都完成之後,該是雙方“家長”見面、“定親”的時候了。12月底,樓忠福親自帶隊飛赴重慶,先後與住宅總公司、重慶一建、重慶四建領導班子洽談,並與住宅總公司簽訂了整體合作意向書。
1998年3月初,正當王明和準備帶領考察組赴重慶進行更深入的考察和談判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住宅總公司“芳心自亂”,前度的“嫁娶期許”也暫時告吹。住宅總公司發生“情變”的原因有三:職工分離難度很大;重慶市有關部門的意見不統一,很多人不贊同將最好的建築企業拿出去合資;職工有意見,不放心公司讓廣廈來控股。
廣東順德和山東諸城在國企改制中的“靚女先嫁”思想,雖然此時正成為中國主流媒體大肆宣揚的主調,但這股改革的風氣似乎還沒有吹進群山環抱的霧都重慶。
不過樓忠福見了“靚女”可是不會輕易放手的。這點小小的變故對他來說算得了什麼?當年一窮二白、繩門紙牖的時候,為娶妻子王益芳,在那麼艱難和遭遇那麼強烈反對的情況下,不也是“雖千萬人吾往矣”嗎?
樓忠福對王明和說,既然是對廣廈不放心,那與其費口舌解釋不如請“親家們”來浙江親眼看看好了。於是,廣廈發函邀請重慶住宅總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來浙江走走看看,好好考察考察廣廈。
百聞不如一見,一番考察後,住宅總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很受震動,也開始回心轉意。他們表示要儘量爭取重慶市政府和住宅總公司職工的支援,促成合作。
隨後王明和帶隊再赴重慶,就合作所涉及的人員去留、資產評估等問題,與重慶有關部門協商,取得理解和支援。廣廈與住宅總公司又簽署了補充協議,並共同擬定了合作方案,提交住宅總公司職工代表大會投票表決。
然而,住宅總公司的職工代表大會在投票表決的時候,否決了合作方案,住宅總公司的領導班子見此情況,也不願意強扭了。一個差不多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
怎麼辦?準備離開重慶的王明和向樓忠福請示,樓忠福斬釘截鐵地說:“不要緊,一家不成再談另一家。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進軍重慶的目標一定要落實。你們儘快與重慶一建領導就合作事宜繼續商洽,不把重慶的“靚女”帶回來,就別回來見我!”
根據樓忠福的授意,王明和帶領廣廈考察組再次去登門拜會重慶“親家”——建管局局長張新祥。王明和把具體情況向他彙報,同時也表達了希望與重慶一建合作的願望。當張新祥聽到廣廈與住宅總公司的“婚約”告吹的訊息後,感到驚訝和惋惜。
張新祥雖然以前沒有接觸過廣廈,但對廣廈在全國建築行業的實力和名聲還是早有耳聞。而廣廈在1997年、1998年的時候,也確實已經是貨真價實的“國企”了。
成為全國第一家上市的建築企業本來就已經贏得了很大的資本實力和品牌效應了,1997年12月廣廈集團又錦上添花,獲得第一個魯班獎,並被建設部批准為首批49家國家級企業集團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