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同時期其他地區羊毛是怎樣脫脂的,但他知道,現在的大明,只有他和八千掌握了這一方法。
當然,那天背的其他藥材也不是完全沒用,八千除了頗有心機地用來掩人耳目外,還用甘草熬過後的汁水,給經過洗禮後失了大部分羶味兒的羊毛進一步去味兒,同時還能讓羊毛有點甘草的氣息,干擾那些別有居心之人的判斷。
想到這裡,志文反問道:“八千,織毛衣什麼的都不是關鍵,要論紡線織衣,你比得過宋嬸兒她們嗎?”
怎樣將脫脂後的羊毛紡成線,織成毛衣,或是進一步紡成毛布,製成成衣,對於聰明勤勞的大明人來說,不是問題。
八千就只是無意中發現了給羊毛脫脂的方法,至於拉絲成線,編織毛衣等等,全是他已故去的孃親自行摸索出來,並傳授於他的。
“倒也是。”八千頹然承認,“我可真笨,娘手把手地教了我好長時間,我才勉強學會的。”
本來男耕女織,是輪不到八千來學這些東西的,只是孫大夫醫者不能自醫,八千娘身染重病,自覺不久於人世,既不忍這門技術失傳,又不願他父子二人穿不暖,這才逼著八千跟她學習。
八千父子二人,自從穿過毛衣後,都不願再穿回什麼皮襖和氈衣。
只不過那些毛衣,在八千娘過世後,被他父子倆珍而重之地一起陪著他娘埋入了地下。
“你信不信,八千,只要宋嬸兒她們學會紡線織衣的訣竅,用不了多久,你就再也趕不上她們了。”志文笑道。
他還沒說,就算不教,只要有脫過脂的羊毛,那些心靈手巧的,見到他們身上的毛衣,看上幾次,就能把一堆羊毛變成一件毛衣,更甚者,還能織出毛布,然後裁剪出毛呢大衣等等。
“我信!”八千老實承認,“那最關鍵的是什麼呢?”
志文湊到八千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後,接著輕聲說道:“記住了,從此以後你再也不知道這個關鍵步驟,無論何人問你,都說只有我知道。”
“以後配製洗羊毛的藥水,我一個人就夠,八千你都不用再做了。”
“咱們合計合計,再加點什麼藥材進去,既不影響效果,又可以掩人耳目,最好還能把人給帶歪了。”
第129章 “吉普賽人”
“小志,有空嗎?”李智走到志文正在趕著的馬車旁,側頭詢問。
“有事兒?老李。”志文漫不經心地趕著車問道。
“是有點兒事,恐怕得跟你說一下了。”
“那。。。,要不你坐上車來說?”
李智搖搖頭,“我不太方便,小志,咱們還是找個僻靜之處說吧。”
這是東渡黃河後的第三天,自與八千聊過之後,志文就把小英娘和囡囡她們三個丫頭叫到這輛車上來了,讓她們跟著八千學織毛衣。
李智讀過書,很有眼色,現在這輛車上有囡囡她們,雖說年紀小,但還有個小英娘,算是女眷,他需要避嫌。
再說,他打算和志文談的事,也不宜讓過多人知曉。
志文狐疑地看了看李智,雖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還是回頭喊道:“八千,出來趕會兒車。”
“小志,這兩千號人的人心,有些不穩啊。”兩人遠遠離開官道,李智邊走邊說。
“嗯?怎會如此?”志文有些不解。
“呃,這個。。。,大夥兒好幾天都沒活計幹了,所以。。。,也就好幾天沒有領到口糧了。”李智自己也是無事可做,閒了好幾天。
“啪!”志文懊惱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這兩天心思都放在毛衣上,一心向著怎麼使之成為大家的生計,卻全然忘了眼下的實情。
自從過了黃河,逃難人數大減,疫病也未散播開來,路上倒斃的無人屍體幾不可見,這一百五十戶人家及外圍成員,沒了活幹,也就失了生計來源。
多虧在河西時活計多,家家幾乎都有點存糧,這才不聲不響地撐了幾天。
到得今天,眼看要入冬,河東旱情雖輕,野外也已經不好找食了,有幾戶人家糧食已經見底,實在撐不住了,這才來找李智詢問,有沒有什麼活計可以乾的。
李智閒了幾天,初時尚覺愜意,沒一天就感覺無聊了,將這幾戶人家打發走後,知道好不容易收攏的這些人家,要是再沒活兒幹,必將因為缺糧而離去。
李智雖不知道志文聚攏這批人,除了在河西殮屍之外,還有何目的,但也絕不想看到這支隊伍因為缺糧而分崩離析,那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