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2 / 4)

小說:明末求生記 作者:換裁判

“聽周大哥說過,己巳之變此人率軍入京勤王,得了周大哥的銀錢資助,所部士兵才沒有譁變,交情據說還不錯。”

“沒錯,耿巡撫和張總兵二人,在勤王一役中立了功,本該論功行賞,偏偏遇上流寇東渡晉西。。。”,宋獻策解說了一番耿、張二人不能升遷的原因,眾人算是略懂。

“簡單地說,就是耿巡撫一天不能擊敗流寇,沒有流寇的腦袋報功,那他這巡撫就還得當下去,宣大總督的官帽就落不到他頭上,是這意思吧?”志文最後總結道。

“志哥說的沒錯。”宋獻策答道。

“宣大總督?是個什麼官兒,有多大?”好奇心旺盛的孫可旺插話問道。

這個嘛,就是志文也說不清楚,還是宋獻策出來解說了一番。

“那就是說,這個耿巡撫,需要用咱們割下來的流匪腦袋,去成全他的宣大總督之位?”宋才捷一語中的,道破了周承允這封信的核心。

“就是這個意思。”宋獻策說道,“不知大夥兒意下如何?”

“我沒什麼意見,”志文緊接著說道,“周大哥為了涿鹿商社,也是花了不少心思,這些腦袋對我們來說沒什麼用,若果真能幫耿巡撫更進一步,變成耿總督,以後咱們在他轄下,自是方便不少。”

以往大夥兒都沒接觸過這種見不得人的交易,自己做的事,卻要交出去讓他人立功,志文生怕有人因此心裡不痛快,是以率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再說,這種合則兩利的事兒,真沒什麼好猶豫的,之前志文打著薊遼總督的幌子,現在能和很可能成為宣大總督的人攀上交情,還有什麼不好的,在保安州和宣府,宣大總督是真正的頂頭上司,比薊遼總督還好使。

以志文今時今日在涿鹿山的地位和影響,他這番話,等於是給此事定了調子,諸人沒什麼好猶豫的,都同意了。

“那接下來,咱們可就又有得忙的了。”宋獻策說道,“周公子要我們拿出不少於三千顆的流匪腦袋,派專人運送到晉西首府晉陽,還特別強調,那幾個流寇頭目的腦袋不能少。”

“是有得忙的。”志文說道,屍體已經埋得差不多了,這下又得翻出來割人頭,天氣熱,也不知腐爛到什麼程度,不過當初填埋時,生石灰用的挺多,應該還行吧。

“周大哥信裡還說了些什麼?”志文又問道,剛才念信時他也就聽到這裡,後面卻是有些分心了。

“大體就沒什麼了,只是要志哥挑選押送的人時上些心,膽大心細之人為上選,還有,到了晉陽,不要急著進城,先派人和他聯絡,耿巡撫和張總兵有詳細安排。”宋獻策道。

明白了,這兩位大人定是要找地方來場大捷,然後再帶著人頭回去報功。

“那就李定國帶人去吧。”志文微一沉吟,就做了如此安排,孫可旺有時候還是莽撞,“李智也跟著去打點打點。”李定國畢竟年少,出頭露面和人打交道,還是要年紀大些的才行。

“對了,這千里送人頭,周大哥就沒有什麼安排麼?”志文突然想到,“咱們就是硝制的再好,沒有一點異味兒,可萬一路上遇到官兵巡查,要是露了餡兒,我們大不了拍拍屁股跑路,可耿巡撫的大計不就壞了麼?”

宋獻策笑道,“這個周公子也有安排,志哥剛才肯定沒留神,他說他已派人帶著耿巡撫和他的學生賀文瑞,還有張總兵三人的心腹,趕往咱們涿鹿山,過幾天應該就到,這幾人都帶著三位大人的名刺,

對了,張總兵即將遷任大同總兵,這個賀文瑞又是咱們保安州的新任知州大人,所以一路上可以說是暢通無阻,就是宣府的官軍見了,也得給面子,只要不把人頭掛在外面就行。”

“名刺是啥玩意兒?”志文問道,他被這麼一個新鮮詞彙給弄蒙了。

別說他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在座的除了宋獻策,恐怕都不清楚。

“名刺啊,怎麼說呢,是表明自己姓名、身份和地位的一種方式,一般要有點地位的人才會用。”宋獻策如是說道,接著大體介紹了一下什麼是名刺。

名刺,又稱名帖,漢代即有人開始使用,大明建國後,使用得更加廣泛,一般規制是長七寸,寬三寸,上書姓名與官職等資訊,若無官職,需表明是哪一年哪一科的進士或是舉人,至於秀才,就沒必要用名刺了,名刺需要本人親筆手書,以示敬重。

這麼一說,志文明白了,感情就是古代的名片嘛。

第387章 馬二的秘密(1)

“得。。。那咱們接下來就再去刨土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