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弟和定國兄弟我都信得過,相信他們不會誑我。”周承允答道。
“即便誇大些也不打緊,只要真的不那麼耗水,哪怕打兩個對摺也很了不起了。”賀文瑞說道。
李定國心思單純,除了武事,其他向來不太關心,聽他二人打著機鋒的話語,實在摸不著頭腦,乾脆鞠了一躬,自己退下忙活去了。
卻不知賀文瑞與周承允二人的這番莫名奇妙的對話,全因他而起。
在涿鹿山就是再不管農事,李定國好歹以前也是種過地的,自然知道畝產千斤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在尚未得知此事的周承允面前,哪裡還矜持得起來,回保安的路上,抽空就把這事兒給說了。
如果說包括李定國在內的涿鹿山諸人,面對如此高的畝產量是驚喜的話,那周承允聞聽此事後,就是欣喜若狂了,漢人自古對土地和糧食有種根深蒂固的眷戀,商人也不例外,發了財也要回家鄉置辦田地,興修宅院。
一畝地能出這麼多的糧食,已經突破了周承允想像的天際,再三從李定國,還有李智那裡得到確認後,走路似乎都飄了起來。
周承允的異常,自然被賀文瑞發現了,稍一打探,就知曉了原委,當然,周承允也沒想瞞他。
涿鹿山裡有畝產千斤的糧食?這訊息當時就震得賀文瑞說不出話來,說實話,一開始他是根本不信的,但看周承允信誓旦旦的樣子不似做假,又半信半疑了起來。
賀文瑞心頭一片火熱,自己即將執掌一州大權,就有了此等神物,難不成是上天眷顧?
和其他大多數人一樣,賀文瑞覺得,這畝產哪怕摻了水分,但只要能有五百斤,不,兩百多三百斤也足夠了,最關鍵的,是它耐旱,若真上了千斤,那還不功比神農了麼?
若在保安州大力推廣此物,產量只要過得去,那自己的政績還不槓槓的,大明各地官員的考核,特別是在非邊關之地,首重農桑,次為教化,糧食產量只要上來了,賦稅就不會少,考評的成績怎麼也不會差了,說不定任期一滿,還能藉此往上繼續走呢。
等恩師做了宣大總督,這種高產耐旱的糧食推廣開來,也必將成為他的助力,就是那內閣成員甚至首輔,也是可以想一想的了。
自此,原先那個時刻保持風度,意態悠閒的賀大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停催促李定國他們加速趕路的賀知州,他們一行人能這麼快的趕到雞鳴山,多半還是賀文瑞的原因。
“賀大人,周大哥,可以趕路了。”嗒嗒的馬蹄聲中,李定國來催促道。
“這就走。”周承允與賀文瑞相視一笑,翻身上馬。
但見周圍的地面上添了不少新土,襲殺他們的土匪,不但戰死的被埋了,就是僥倖活下來投降的,也沒逃過最後那一刀,一樣被埋於地下。
不是李定國他們殘忍好殺,實是這些土匪秉性不好,哪個手上沒有索命冤魂,放了他們就是縱虎歸山,帶回涿鹿山吧,還是那個問題,怕他們帶壞山中風氣,而且現在山中根本不缺洗羊毛的勞力。
周承允本來還有些擔心,生怕旁邊這位讀聖賢書的一州長官,對李定國他們如此行事不滿,哪知賀知州上了馬,臉上笑容不變,對周遭這些新土渾如不見,口中一聲輕叱,率先打馬上前去了。
看來這位賀大人,也不是一個迂腐之輩,不,確切地說,是一個頗有城府和手腕之人,周承允心中暗歎,揮了一下馬鞭,也跟著去了。
第434章 過府不入
“大人,再有半日,就到良田屯堡了,是不是草民安排一下,提前通知州衙,讓他們前來迎候?”李定國來到賀文瑞身旁,待其下了馬後問道。
時值正午,太陽高懸空中,正是一天之中最熱的時候,一行人好不容易找了個蔭涼之地,正準備打尖休息一下。
“不用。”賀文瑞將馬韁遞給長隨,搖頭道,“上任這事兒不著急,我還有些時間,先跟你們去一趟涿鹿商社和涿鹿山,看看這個擊潰十萬流賊的地方,長長見識。”
“這。。。大人不將養兩天?”李定國有些吃驚,說實話,從晉陽到此,餐風露宿,著實辛苦,這位知州大人能騎馬,能睡在野外,一路上從不叫苦,讓他們都大感意外,儘管如此,還是明顯瘦了一圈,本以為到了州府,怎麼都要休息幾天,沒想到涿鹿山得他如此看重,竟然要過府不入。
“怎麼?怕我吃不消?”賀文瑞佯怒道,“別看我一介文人,可也騎得馬,拉得弓,危急時刻,就是拿刀砍人也不在話下,這一路我可有拖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