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2 / 4)

小說:小商河 作者:卡車

、潞州二府便可用此法。”洪皓最為熱心這件事,已經向楊再興建議了多次,眼下紹興十六年又遇開科,若是不與二州士子一個機會,只怕洪皓第一個就不答應。但二州懸於河北,與臨安阻隔數千裡,書生們也不可能像行商一般吃得這種苦頭,遠涉江湖往臨安應試,是以為難,此前只有川陝開過先例,此外都是以臨安殿試為最後結果。

楊再興極煩這科舉之事,畢竟後世的知識沒有給他任何可以幫助科舉考試的資訊,但見洪皓如此熱衷,可以想見這科舉之事在當今時代如何的重要,“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至少也顯得相對公平些,如後世的高考和公務考試,若非有其相對的公正性,將引發多大的動盪!加上澤州、潞州建設也的確需要人才,就算不搞什麼科舉考試,楊再興也曾經打算過在二州搞一點類似“公務員招考”之類的考試,以選拔出可用的人才來,既然洪皓這麼喜歡搞科舉考試,何不一舉兩得?

“若是就在晉城考,名額由臨安定下,日後是由何處授官?臨安會同意我晉城自己授官麼?”

洪皓捋須道:“川陝所行之事,正是如此,雖出不得殿試第一的榮耀,卻可選拔地方人才,一般的得朝廷認可。”

當澤州第一場初試舉辦時,俺巴孩汗的死訊連同他的遺言,都已經傳回了大草原。

………【第一百八十七章 澤州開科舉,晉城試工科。復仇!】………

皓在澤州府頗重治學。不惟晉城中設州學。並設/|諸縣。二州百姓人口不下二十萬,雖尚不及開封規模,卻也是河北地面上數得著的繁華大鎮,以洪皓之用心,自然學風興盛,早兩年也罷了,還沒有幾個生員達到可以應試的水準,便是靖康年以前的生員,學業也早已經被兵災所荒廢,自洪皓治州事以來,才逐漸有像樣一點的生員可以經得起洪皓一考。眼下大宋朝典制逐漸開始健全,於這科考一節分外重視,才有了洪皓的這番舉動,打算鼓動楊再興上書趙構,特許於澤州府開設類省試。

楊再興雖從骨子裡痛恨科舉制度,但到了這世間卻發現,在沒有後世的“理科”教育前提下,世間文人將這科舉看得比天還大,若是在晉城沒有考科舉的機會,只怕澤潞二州人口還要流失!哭笑不得之下,才往臨安奏上一章:“臣聞五步之內,必有芳草,河北雖經戰亂,猶有遺賢,澤潞二州十萬戶,豈無一二經濟之才?故雖以孤城陷賊境中,猶不可廢選賢與能。然二州去臨安數千裡,又在賊境中,運轉艱難,頗為不便,乞效川陝故事,許開類省試於澤州,朝廷可派員至澤州監事,類省所試卷將封至京中複審,必不致陛下有遺珠之憾。然二州所取士恐須就任於二州,品銜一如有司所定,職司則由本州措置。此為臣一得之愚,未審如朝廷制度否。惟陛下裁之。”

趙構得書,示之秦檜,相與笑道:“楊都統武夫,以勇名冠於天下,收河北宋民二十萬於澤潞二州,朕原本料他不過如此,近年尤以財貨為重,全無一言及於政事。豈料竟然懂得上書求開科考。也算難得!”

秦檜閱罷。皺眉道:“楊將軍所請原無不妥,川陝一帶便早有舊制可效,只是朝廷官員往返金國不便,其中若有情弊,實難查究。再者金主曾封楊將軍治澤州府事,若行科舉,須按金國制度。方可免金主追究,又何必與我朝為難?”

趙構默然,片刻才道:“楊將軍心在大宋,豈是他人可比?如此請旨,不過明正統罷了,澤潞二州士子,想來也不願受那金國功名,不可有負此赤子之心。秦卿可擬旨回覆。便許於澤州晉城中開科取士,所中省元按京中殿試一甲第五名入榜,品級亦如之。”

秦檜無語。只得依言頒旨予來使,回覆至澤州。其時京中已經設了鴿站,雖旨意才發,兩日後就已經到了澤州府。但洪皓得旨卻連半絲喜慶之意也無,皆因使者出發後,楊再興與洪皓為這考試內容已經鬧得沸反盈天,幾至翻臉。

“本朝制度,以紹興十三年國子司業高奏準,取士當先經術以本經、《語》、《孟》義各一道為首,詩賦各一首次之,子史論一道、時務策一道又次之,方是正經門路,雖說眼下南北隔阻,也不可壞了規矩,若是如大人所言,雖是便捷,卻怕壞了規矩,日後自澤州出身者不敢為天下士子楷模,豈不違了上意?”洪皓堅持要維護科舉的制度完整,一點也不肯讓步。

楊再興卻道:“詞賦之道,不過遊戲文字,於世無補,便是送往京中地卷子,按川陝例,也不過試策論罷了,何必硬走這舊路子?按某家之意,不過三五策論可見士子高下,及見事明否,其餘吟風弄月之類,只怕於州事無所裨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