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主澤州試,可不慎哉!”搬出趙構來,楊再興也不好過份相強,反正最後也須過策論這一關。於是由二州先行舉辦鄉試,澤潞二州分別舉行,與江南其他州縣相比,時間上晚了一些,但士子不用長途奔跑,只要一兩日內即可抵達考場,倒比江南的鄉試還方便些。其次便是“類省試”,集中在澤州晉城舉辦,洪皓親自操出題,其中策論一題仍請趙構親自賜一題,其餘多是由洪皓包辦。
同時楊再興堅持要開武舉考試,也按大宋制度,馬步嫻熟,允文允武者方可進身,便楊再興堅持破例的是,大宋朝不能透過文試的武人不得入三甲,楊再興卻只要勇武超人者,即令登第,洪皓為此大是不滿,並據理力爭,卻只得楊再興承諾,凡文試不過關者,止許任職至副統領,若要再高,須補文試方可,洪皓這才稍微滿意一點。
最後讓洪皓徹底崩潰的是:楊再興還要在文武兩科之外,增設“工”科,這個卻是大宋朝自開國以來聞所未聞的,便是翻遍舊典,唐時開科至今,未有聞考“工”科的。
“大人,‘工科’一說,自古未聞,若貿然開考,必貽笑天下,於大人名節有損,不可不慎!”洪皓深覺自家作為澤州省試主考,此事不可不爭,大是大非關頭,若是把持不定,豈是洪皓的為人?楊再興卻不是一時興起地話,來自後世高校裡,自然曉得職業技術教育地重要,這個時代正是理學方興之初,自此以後數百年間,便是夫子大義壟斷了民間學識,雖有胡元攪擾,數十年不曾開科考,也未中斷儒家理學地延續。雖然自己按一點依稀的記憶,幫郭鐵匠做出了威力驚人的火器,但世間的技術發展與傳承卻不是一兩項技術可以輕易推動得了的,若總將新技術的創制視為奇技淫巧,只怕四大發明總是逃不出落後歐洲諸國的命運。自己雖不會什麼高深學識,總算能夠掌握一兩個州縣,若是不借此機會給匠作中地人才一個機會,只怕日後再無人會做這件事。
“先生過慮了!”楊再興也強項起來:“工科之考,與其他不同,便是文武兩科,皆須有策論解往京城。這工科卻不必,只在澤州與潞州兩地,與天下何干?古人有言,學問之道,但求有補於世,唐代之前,有甚科考?聖人不過選賢與能罷了,豈在經賦策論哉?”
洪皓強耐下性子。苦苦勸道:“大人之意。不外乎百工匠作間亦有賢人。屠狗輩間每多豪傑,自古如此,然科舉一途,天下賢才已居十之**,豈能盡羅天下人才,使野無遺賢哉?若匠作間確有大賢,大人可按大宋制度。許其懷策論自見,若薦於京中,確有可取之處,一樣可賜同進士出身,
………【第一百八十八章 漠北起戰火,臨安添笑柄。破敵!】………
月,草原上戰馬嘶鳴,旌戈揮動,蒙古各部最英勇的各自大汗的率領下,齊聚忽圖刺汗的金帳外,聽取忽圖刺汗的戰前動員。克烈部最偏遠的部族帶自西遼的北方,與西域各國交界的地方,從那裡趕來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忽圖刺心中被仇恨填滿,日復一日地召集戰士,卻沒有注意到,克烈部的戰士們帶來了不輸於塔塔爾人,甚至不弱於金人的鐵器裝備,近七千騎的戰士中,只克烈部就來了近三千騎,其餘諸部雖然早就曉得克烈部雄居草原之南,久為金人及塔塔爾心腹大患,卻哪裡曉得克烈部有這等實力?不亦魯黑汗耀武揚威,對漠北草原上的那些手持骨矛的戰士們看不入眼,卻對即將開始的與塔塔爾人的決戰充滿期待。
“塔塔爾人哪裡是蒙古各部的對手!便是我克烈部戰士,也不是那塔塔爾人可以抵擋的!”古兒汗騎馬立在不亦魯黑汗身側,此番他從西邊召集了一千餘騎趕回,加上原來的三千來騎,克烈部戰士達到了四千餘騎的空前規模,若再加上汪古部的賀蘭可汗,不亦魯黑汗可以排程的力量已經達到五千騎以上,在草原上這就已經是不可抵擋強大力量了,也難怪古兒汗敢口出狂言。
不亦魯黑汗此番決定只帶三千騎出戰,便已經存了私心,連族中最好的裝備也沒有盡數帶上,只是手中兵器顯得齊整些,否則眼下出現在金帳外的戰士中。有一半多都該是克烈地族人。是以聽到古兒汗這話,不亦魯黑汗只是矜持地一笑:“忽圖刺才是俺巴孩汗指定的大汗,克烈部的英雄再多,也須聽忽大汗的指揮,哪裡可任意胡來?這話此後不必再說了!”
羅彥卻聽得大是警惕:不亦魯黑汗話中,對忽圖刺就任大汗並無多少認可,不過是看在俺巴孩汗面上,沒有與忽圖刺爭位而已。草原上還沒有父位子承的定例。只有最強大的汗才是草原的主人。若從個人戰鬥力上講。忽圖刺當這個大汗毫無爭議,便是那個隨時跟在忽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