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德國和蘇聯之間聯邦只能選擇一個來支援,這個想都不用想,劉芾肯定會支援德國而放棄蘇聯,因為一個強大的德國對於聯邦來說是件好事,因為它再強大也是在歐洲折騰,而一個強大的蘇聯對聯邦來說就是麻煩了,因為它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肯定會把目光投向亞洲,畢竟它有一大半國土是在亞洲的。
綜上所述,在國土、人口、資源、周邊環境、國際關係上來講,美國在戰爭潛力上都要強於南海聯邦,而且是強很多。這樣一說是不是南海聯邦就和美國無法抗衡了呢?也不全是。南海聯邦在經濟實力、科學研發和武器裝備上,都要強於美國。聯邦的航母、艦載機、坦克等武器可以全面壓倒美國的現有裝備,而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這個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從傳統戰爭上來講,國家的財力、戰略縱深、資源多少、軍隊的人數,火炮的數量和口徑,戰役的指揮和謀劃,可能都對一場大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從現代化戰爭來講,資訊的獲得、武器裝備的先進與否、新武器和新戰術的應用,則更大的左右了一場大型戰役的最終結果,而劉芾所依仗的正式這種優勢,他並不打算與美國打一場傳統的消耗戰,而是準備給美國人上一堂現代化戰爭的實踐課。
按照聯邦國防部的推演,這場戰爭將在1年半到3年之間結束,一旦超過了3年還未能對美國造成重大的打擊或者傷害,那麼聯邦就將處於劣勢,龐大的國土面積和人口,很高的工業化程度,都會使得美國在戰爭中越打越強,而聯邦則會因為資源和人口的限制而越打越弱,到那時,聯邦不僅不能繼續援助德國,就連自身也難保了。
所以聯邦必須速戰速決,先用幾個決定性的海戰,儘快消滅美國部署在西海岸的太平洋艦隊,然後再從美國西海岸登陸,建立起橋頭堡之後,用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來破壞美國的工業實力,這樣一來,美國就會越打越弱,最終不得不選擇退出戰爭。
這樣一來,在歐洲,獲得了聯邦全方位支援的德國人就會和英法蘇等國繼續鏖戰,等到雙方都筋疲力盡的時候,南海聯邦會以最終裁判員的身份加入這場遊戲,它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調停。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打敗了美國的南海聯邦對於雙方來講都是一個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國家,所以由聯邦政府來當這個裁判員最合適不過了,既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還能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而歐洲大陸上各國的格局也不會產生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英法等國的殖民地肯定會大幅度縮水,這種情況對於南海聯邦來說,是最理想的。
當然了,紙上談兵和實際情況往往會發生很大的差距,但未雨綢繆也是必須的,至少南海聯邦政府要先設定一個大概的目標,然後再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發展方向很重要,正確的估算國際形勢更是重要,從這一點上講,又得提一提劉芾這個半仙了,有了他,南海聯邦至少在大戰略上不會犯低階錯誤。
而其他國家則就沒這麼幸運了,誰能夠想到,在幾年或者十幾年後,一場比一戰還要漫長的世界性大戰正在醞釀當中呢?那個趴在亞種東南部的國家正在悄悄的謀劃著能在這場大戰中如何更多的獲利呢?這就是偉人和普通人的區別,偉人為何能在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而最終獲得成功,不是因為他深藏什麼絕世武功,也不是因為他的政治手腕比別人高,而是因為他看的永遠比別人遠。當然了,劉芾並沒有偉人的素質,但是時空的錯亂賦予了他偉人的能力。
既然劉芾打算用一場現代化的戰爭來給美國人乃至世界各國上一堂課,那麼聯邦就得有超出各國一代甚至更多的先進武器,就目前來看,這個條件還是具備的。
聯邦實力最強大的就是海軍,而聯邦海軍裡戰鬥力最強的要數潛艇部隊和飛機母艦編隊。潛艇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這種海底殺手是劉芾起家的手段,從甲午戰爭時期開始,潛艇就成為了聯邦海軍的看家武器。
透過這35年的不懈研製和頻繁使用,聯邦潛艇部隊不光在潛艇質量和數量上成為了世界第一,還在潛艇的戰術運用上日漸成熟,不管是防禦作戰、進攻作戰、破交戰和偷襲戰,聯邦潛艇部隊都總結和實踐出了各種各樣的戰術組合,並且運用非常自如,再加上聯邦海軍研究所不停的開發和改進聯邦潛艇的效能,現在的聯邦潛艇部隊的戰鬥力依然非常強悍。(未完待續。。)
第五十五章 分段建造法
雖然世界各國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注重潛艇的發展,並且努力開發反潛作戰裝置和技術,但是就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反潛戰術水平而言,想要遏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