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熊悅凡刺殺袁世凱“借張良之椎於明日面袁氏時,敬謹贈之,為國民除此賊”!(《何晏事略》,見《洪憲慘史》)
後來他返回湖南策反軍隊,佈置頗有頭緒,並以密電告東京同志,請為接濟。這時卻被破獲了。他就義的時候,才24歲,翩翩少年,視死如歸,見者偉之。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吳祿貞死難。段祺瑞接掌吳部。前同盟會湖南支部長仇亮猝然驚醒,“欲單騎突圍乞援東南。篝燈草家書,謂晉事急,不冒死求援,無以對祿貞及山西國民”。乃攜帶山西國民代表公文,躍馬入段祺瑞軍營。曉以民族大義,動以形勢利害,激昂慷慨,聲淚俱下。段祺瑞為之動容。當夜留他歇宿。半夜,他聽到角聲悽咽,戰馬悲嘶,惕然曰,國事急,豈能高臥此間。披衣馳騁而去。
仇亮到了南京。孫先生任大總統,黃興主陸軍部,仇亮為軍衡司長。南北議和,孫先生以總統之位讓於袁世凱,仇亮力言不可。他以為,袁世凱老奸巨猾,包藏禍心,終將有害民國。
國民黨成立後,他為本部會計部長,後於蘇州開辦墾殖學校,意在富裕民生以培國本。二次革命挫敗,袁政府大索黨人,偵騎四出,仇亮奔走北京,被逮下獄。自知不免,乃賦絕命詩六章,以文文山(文天祥,號文山)自況,情詞憤激,大義凜然。
孫中山讓位於袁世凱。一出於他的心胸,一出於當時的形勢。他顧念大局,以統一為要素,以道德為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