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3 / 4)

小說:烽火智囊 作者:知恩報恩

告,實際上是獨立性質。我手下有一書記、一工友,平時承辦業務,舉凡軍校同學個人或單位負責人、力行社及所屬有關同志向委員長報告請示事項,凡由我轉呈者即由我請示後答覆,如抗戰開始後成立國際問題研究所,負責人王芃生,向委座提出的所有情報或分析,都由其自己提綱挈領,親筆擇要寫好,隨時由我轉呈,不少為有價值之資料或意見,極受委員長重視。”(《蕭贊育先生訪問紀錄》)

穩健而工於心計的林蔚

侍從室整體兼有參謀功能,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事務官,如錢大鈞,雖然文章清通,頗諳丹青,古文根基也不錯,各種新式兵器均能掌握,但他主要是做好交辦的事情,主動的出謀劃策則說不上,而且,因不善動腦筋,在西安事變前夕,他負責的蔣介石專列的車頭,也被他的朋友張學良以詐術調去“修理”,使蔣先生陷於插翅難逃的絕境,事後曾被嚴厲責問。

侍從室裡的一流幕僚,要數1938年初接替錢大鈞,調為一處主任的林蔚(字蔚文)。

林蔚在辛亥革命後考入北洋陸軍大學第四期,畢業後曾做過工兵營長,1924年在孫傳芳手下的浙軍一師(師長陳儀)當參謀長。反正為北伐軍後,被徵調到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擔任南京警備第一師參謀長。陳布雷的助手張令澳說,林蔚出身書香門第,舊學基礎牢固,多謀善斷但藏而不露。

蔣馮閻之間的中原大戰爆發,蔣先生的軍政前途危在旦夕。他駐節柳河,親自督戰,林蔚全程跟隨,輔佐蔣氏指揮作戰,“有條不紊地晝夜謀劃,以其細緻周全、謹慎穩重的幕僚作風,更為蔣所信任”。1934年他即任軍委會銓敘廳中將廳長。

抗戰初期,日軍攻勢兇厲,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蔣先生為了掌握全域性,身邊急需高階軍事幕僚,林蔚便成了第一人選。他的長處是熟悉軍事地理,對各戰區戰力、人事關係瞭如指掌,大型作戰規劃可以迅速草擬完畢。蔣氏往往據其策略,調整戰力結構,遏制日軍攻勢。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抗戰烽火的澆鑄之一(6)

當時,山東軍閥韓復榘擁兵自重,抗命自行撤退,致使日軍長驅直入。蔣先生為了防止其他軍閥效尤,和軍政巨頭們緊急商議,欲加嚴厲制裁,而韓氏決不輕易就範,且出狂言反唇相譏,一時陷入難解之焦慮。此時,林蔚策劃一萬全之策,即以請君入甕法將其收拾,蔣先生然之。其法為,蔣介石往開封主持軍事會議,召集前線將領與會,並親自致電韓氏,溫語勸誘,韓氏不疑有他,隨即前往,甫入會場即被解除武器,其所帶一團警衛也被隔離控制,最後束手就擒,押往武漢軍法審判,旋即槍決。事件引發社會轟動、軍界震悚。林蔚用心深細,於此可見一斑。

另外,1938年夏天徐州會戰失利後,花園口決堤事件,也是林蔚一手策劃。

當時國軍情緒低落。為了阻止日軍南下武漢的企圖,當局在武漢召開最高軍事會議,與會將領莫衷一是,久無良策。正在一籌莫展中,林蔚又設想一個黃河炸堤水阻日軍的方案。蔣先生由此看到一線希望,當即提交會議審議透過。任務交給三十二軍軍長商震下轄的第八師執行。該師經過艱苦作業,在鄭州東北的花園口炸決大堤,河水迸湧漫延,致數十縣百姓流離失所,成為災害不斷的黃泛區。而日軍攻勢只是稍受阻礙,仍在當年10月攻陷武漢。總體來看,這是一個看似高明,實為倉皇失措的幕僚作業。

當年12月,林蔚調為委員長桂林行營參謀長(行營主任白崇禧),襄助白氏,協調戰區各部隊配合作戰。其間經崑崙關等多次重要戰役,西南戰區還算穩定。

太平洋戰爭爆發,組建遠征軍赴緬作戰,林蔚受命隨蔣介石兩次飛往臘戍視察防務。隨後成立滇緬戰區參謀考察團,商震為團長,林蔚副之,參謀團會同史迪威參與機要、商議協調作戰部署。抗戰末期,美軍對國軍軍政部機構龐雜、效率低下、營私舞弊種種現象提出質疑,建議改組並仿照美國體制,建立國防部,蔣介石然之。遂向此方向過渡,將軍政部長何應欽調往昆明擔任陸軍總司令,由陳誠接管軍政部,陳誠親自點將,將林蔚調為他的次長。抗戰勝利後,軍委會改組為國防部,陳誠出任參謀總長,又以林蔚作參謀次長。

遠征軍入緬作戰,參謀人員王楚英在臘戍聽見杜聿明向林蔚抱怨說道:“美國人只是科學技術比較發達,經濟實力比較強大,他們軍隊的戰鬥能量、軍官的戰術素養和指揮藝術,並不比我們高明……”而林蔚不以為然,他向杜聿明剴切說明事情的原委和蔣介石的深遠意圖後,杜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