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2 / 4)

小說:烽火智囊 作者:知恩報恩

國在西北的用心是一樣的。據《一個將領的養成與形象反思》介紹,邱清泉從細節入手,各連組織伙食委員會,採買賬單逐日公開,此為*程式化之要端,在當時恰是解決貪瀆與官兵營養不良的良方;在與美軍接觸的過程當中,美軍重視官兵福利與休閒的風氣,也逐步影響了中國軍隊,第五軍軍長希望各營部與連部都要建設花園,美化營舍,官兵每週辦理會餐與娛樂節目,這些觀念在當時都是異常新穎的。

第一流的幕僚,其人格、頭腦、心胸、智略等,俱應有相當的獨立意識。

除在教導總隊任參謀長,為幕僚生涯精彩之一筆,在其留學報告中建議我國現代化國防軍之建設,洋洋二萬餘言,深受器重。1940年秋又任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參議,復任幕僚。當然,1934年出國前,任陸軍官校政治訓練處少將處長,也可看作幕僚時期。

次年春上,短期調任軍訓部第十六補充兵訓練處處長兼重慶第三警備區司令,旋為胡宗南請到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任副主任,主任為胡氏自兼。蓋以當時胡氏所部在全軍校閱成績低下,特聘邱清泉為之訓練提高。

著作有《教戰一集》《教戰二集》《軍隊生活教育》《建軍論叢》等。這些著作較之蔣百里的書,焦點似更集中於戰術方面。

抗戰烽火的澆鑄之三(5)

1943年春,就任中國駐印軍軍長的鄭洞國在上任前赴重慶告別,才知原來的人選是邱清泉,邱清泉已經選好幕僚班底,準備赴任。不料軍中大佬建言,說是他脾氣暴躁,和美國人合作時怕他不買賬,事到臨頭才忍痛將鄭洞國來替換他。鄭氏的脾氣較為溫和,但後來的事實是鄭洞國被史迪威等人罵為白痴,反而留洋的廖耀湘等慢慢和美國人相處和諧。如果國民黨軍委會不臨陣換將,則邱氏以其獨到的兵學修養,以及他的外文水準,可能更早和美國人打成渾融的一片。

他的兵學思想,無論治軍、作戰與訓練,尤其戰略戰術之指揮運用,常有突出驚人表現,此與留學德國,深受德國軍事教育之影響與薰陶關係極大。

東征打陳炯明的時候,軍校第二、三期學生及兩個教導團組成校軍,任粵軍前鋒。邱清泉任班長,對於造橋、築城、安置炸藥等工兵任務,貢獻甚多;而對於實地經驗與心得,收穫亦大。

在昆明第五軍期間,他的練兵方式大略是注重沙盤教育,圖上作業,兵棋演習,半實兵演習,實兵演習,對士兵先授以步兵戰鬥技能,步戰協同及營以下戰術,然後再施以美式教育。

其基本戰術思想,深受克勞塞維茨的影響,即使用無限暴力以殲滅敵人戰鬥力。他認為達到此一目的的方法,唯有機動力與火力綜合的衝力。所以第五軍參與抗日各戰役,大都使用衝力的戰法,而戰術的細節,則根據實戰經驗不斷改進。

至於他的指揮藝術,沒有半點留學生的教條或僵化。他親自編有戰鬥歌訣,供士兵記誦理解。譬如戰鬥口號:找敵人,瞄準打。向前進,死不退。不驚慌,不突圍。硬打到底,三天成功。攻防要領——攻擊:吃少打多,攻弱抵強,主動索敵,把握戰場。防禦:三層火網,子母連環;立體三層,平面三層。上下掩護,內外策應。縮小正面,加大縱深。一堡三槍,交換射擊。側防反射,埋伏逆襲。沉著勇猛,硬打到底;子彈缺少,設法代替。三天苦戰,馬上勝利。

他尊重士兵的人格,關愛其生命,使全軍產生一種團隊精神。他與幕僚研究戰法,改進戰法,隨時改進,使敵莫測高深。他善於把握戰場心理,在一鼓作氣攻城略地之前,或艱苦作戰堅持最後五分鐘之時,常槍筆並用,連夜振筆直書信札或文告,以激勵士氣,每使將士衷心感動,樂為效命。他選拔幹部的唯一條件就是“能打仗”。

邱氏的無限火力的理論是他任幕僚時期醞釀的,一是軍委會參謀時期,一是教導總隊參謀長時期。吳佩孚投軍時因瘦羸文弱未入選,僅充勤務兵;邱清泉等人較重視心身健全,注重軍事體育。

新軍人如邱清泉等,古書讀得比前清的秀才還好。吳佩孚早年應登州府試,得中第三名,與常兒無異。邱清泉幾次重要考試都是第一名,吳佩孚是窮秀才大煙抽上癮受家族之辱沒才立志雪恥,較為個人化;邱清泉他們這一代軍人,多為中山先生之信徒,也可看作新時代的秀才,是為人本而戰,卻從古書、西學,直到兵學,都向第一流的境界邁進。誰說秀才不能造反,中山先生道德理想的賡續,構成了軍界新秀才們的精神內蘊,而和老秀才們保有本質的不同。

與大學教授的交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