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時,幾乎整個世界都站在了美國的反恐戰線上,幾乎沒有人反對把“基地”組織一網打盡,如果布什能夠藉助這種情勢,完全可以使“基地”組織和其他的許多恐怖組織遭受滅頂之災,與此同時展開的縮小南北差距等工作也將使美國贏得更多的國際尊重,美歐關係也不會走得這麼遠。 但遺憾的是,美國透過“阿富汗戰爭”增強了自信,認為“阿富汗模式”也適用於伊拉克,隨著大棒向薩達姆政權揮去,潘多拉的盒子被開啟了,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跑了出來,除了被壓在盒底的“希望”。 加里·哈特感嘆地說:“就在短短的一年半以前,美國還像道德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上。幾乎整個世界都團結在我們周圍,堅定不移地尋求對‘基地’組織進行懲罰。可是,……當薩達姆取代本·拉登成為我們的攻擊物件‘白鯨’時,我們開始了獨自的###戰爭,把世界其他地方丟在了身後。你或者認為世界大部分地區幾乎一夜之間變得愚鈍而反美,或者比較合情合理地認為,我們獨自開始了一場世界其他地方都覺得難以理解的行動。”(《布什帶領我們走向何方?》。) 歷史學家的話開始得到驗證。在他們看來,自20世紀40年代末以來,美國的安全與否不僅取決於其實力,而且還取決於是否得到國際尊重和獲得公認的領導地位,而這種安全將毫不留情地被華盛頓單邊主義的所作所為所削弱。這也是本·拉登所希望看到的局面。&nbsp&nbsp

老基地,新面孔,大麻煩(1)

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接連發生在沙特、摩洛哥、菲律賓、伊拉克、土耳其等地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使得舉世震驚,也使人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儘管自“9·11”以來美國在全球逮捕、打死和拘捕了3000多名“基地”組織成員,但是“基地”組織卻在90個國家進行了籌款和重建,並可能擁有了18000名成員,他們不僅有了新的領導層、新的訓練基地、新的夥伴、新的“追隨者”,還有著新的武器,這也意味著,消滅“基地”等恐怖組織的任務,可能不止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趁著美國全力以赴“倒薩”之際,“基地”新領導層迅速形成了。應該說,阿富汗戰爭的確讓“基地”組織大傷元氣,參與策劃“9·11”事件的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和阿布·祖貝達及穆罕默德·阿提夫、賽義夫·阿德爾等高階領導人先後落網,拉登一時間好像也生死未卜,但“基地”組織卻並沒有如布什政府所設想的那樣土崩瓦解,它不僅挑選了新的領導人,還加強了在世界各地的領導力量。 2003年9月,美國官員表示,在全世界統一的抓捕行動中,美軍已抓獲或打死了“基地”領導層三分之二的成員,然而,“基地”頻頻更換第三號人物也表明了美國所遭到的挫折:“基地”並沒有完全消亡,它仍然保留著自己的一些領導人,以上四個“基地”三號人物的消失表明一個組織的領導人必須常常四處流動並改變戰術,不過這也讓人看到了“基地”在組織結構和部署方面的情況——尤其是“基地”擁護者的規模和範圍。著名智囊機構蘭德公司的反恐怖問題專家布魯斯·霍夫曼認為,“‘基地’的深度比我們在‘9·11’事件之前想像得要深,顯然該組織有一個完備的繼任者計劃。目前很清楚的一點是:‘基地’的實力還不是‘基地’最致命可怕的東西,最致命可怕的是該組織潛藏的深度——以及其他一些附屬於該組織的組織”。(《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3年9月11日。) 據悉,在2002年到2003年的一年多時間裡,“基地”組織逐漸完成了新舊交替,從最高領導層到基層組織領導,都實現了大換血,一些已被美國情報機構瞄準的領導人漸漸淡出了江湖,策劃“9·11”事件的很多人都靠邊站了,而那些不為美國情報機構所知的新人則開始掌握實權,這從進入2003年以後“基地”組織宣告中出現的大多數是生面孔即可看出。正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競爭者約翰·凱利參議員所警告的,“‘基地’組織從來沒有停止過活動。是我們自己捅了馬蜂窩,但我們沒有殺死馬蜂,更沒有消滅掉蜂王”。由於布什政府反恐不徹底,導致幾千名“基地”組織成員逍遙法外,其中的一些骨幹分子化整為零,逃出阿富汗,潛回各自的國家,與當地恐怖組織相結合,自行策劃並執行恐怖行動,從而成為了“基地”組織在世界各地新的“基層”領導人。他們一手徵召、培訓新成員,一手指導和聯合極端宗教武裝組織策劃襲擊行動,同時還廣開財路,尋找新的經濟後盾。 為了避免被一網打盡,“基地”的頭目不再集中在一個地方,“基地”成員也切斷了對不可靠的通訊的依賴,他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