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的幽默短片,而在短短數月之內,該網站就得到了200萬人的註冊,並徵集到了1512部諷刺影片。在一則發人深省的電視短片中,孩子們在學校的畢業會上一個接一個地向家長講述,自己在學校期間學到了什麼。第一個孩子說:“如果我認為某人想欺負我,我就要先發制人地先去欺負他。”緊接著,一個女孩子說:“無論我的朋友(盟友)說什麼,我都不會理會,因為我已經決定了。”最後一個孩子在說:“別問我為什麼把一切弄得亂糟糟的,別問我為什麼讓別人生活在恐懼中,如果你要這麼問我,就證明你不愛國!”在片子的最後,畫外音質問道:“看看我們都教給了孩子們什麼!”儘管這些輿論和看法還遠遠談不上主流,但多少還是表明了真實的民意:作為個人,布什和他的家庭會贏得許多人的好感,但作為美國總統,他的所作所為卻並不能讓人特別欽佩和讚許。 也許布什總統應該聽聽約翰·麥金農的忠告:在採取能對子孫後代的生活、我們的資源和我們的榮譽產生影響的行動之前,我們所採取的方法要包括一個明確可信的目標,一個經多方討論過的連貫的計劃;瞭解對現在有啟示的歷史,瞭解所採取方法的侷限性;真正地替那些和我們不一樣的人換位思考,不是光從感情上予以聲援;尊重其他人和其他國家;超越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倫理;從內心尊重團結、獨立、隱私和自由,以及幽默感、反諷和謙卑等品質。(《國際先驅論壇報》,2003年9月17日。) 如果布什能夠從遇到的諸多麻煩中吸取教訓的話,如果他有第二個任期改變人們對他的不良看法的話,不僅他自己會有機會得到一個良好的歷史評價,而且美國和世界都會因此而受益。讓布什用行動告訴我們他是誰吧!   txt小說上傳分享
布什的“核心事”
經過“9·11”的洗禮,包括布什在內的許多美國人都開始意識到,從常規戰爭層面上看, 沒有人是美國的對手,也正是因為無法同美國的常規力量抗衡,結果導致潛在的對手尋求所謂的不對等或曰不對稱的戰爭手段,其中的一個重要“追求”就是利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能還會加上遠距離發射的手段。這使布什政府感到十分擔心。 在一次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負責戰略和核計劃的官員羅伯特·沃波爾指出,有了帶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遠端彈道導彈,力量比較薄弱的國家就能做到沒有這種導彈就辦不成的三件事情:阻止、遏制和傷害美國。這種武器的可怕在於,它不需要很大的數量,只要能夠給美國及其盟國造成嚴重傷害;它不需要有很高的精確度,只要能夠擊中足以震撼美國人的目標;它也不需要安全可靠,因為使用它的人並不在乎人員的傷亡。 沃爾福威茨等人的遊說和來自伊拉克等國的令人不安的報告進一步強化了布什政府的認識,那就是,在恐怖分子和“邪惡國家”面前,沒有任何道理可講,也無須做任何承諾,只要能夠保護美國及其盟國,摧毀他們的“邪惡力量”,怎樣做都不過分。 布什率先提出了新理論。2001年12月,五角大樓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從理論上說屬於機密檔案的報告,該報告提出了“為達到21世紀目標”而進行新的核試驗的假設。報告認為,有必要“為對付諸如地下目標之類的新威脅而開發新的能力”。反恐戰爭打破了所有的禁忌。美國新世紀計劃的負責人加里·施密特反對認為在這方面存在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的看法,他說:“這些新計劃不會引起核武器擴散,因為核武器已經在擴散。”( 法國《解放報》,2003年8月7日。) 美國開始認真考慮放棄它在1978年做出的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在五角大樓內部,一些人開始提到“核武器可用來打擊那些耐受常規武器進攻的目標”,研製常規核武器成了“緊急課題”。美國的核思維開始發生轉變:核武器不僅是威懾力量,更是規勸和打擊力量,當對手在常規力量失敗後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時,美國將考慮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2002年1月9日發表的《核武器態勢評估報告》進一步指出,過去偏重核武威懾的思路將逐步改變,軍事戰略的取向為核武器與常規武器並進,模糊核門檻從而增加戰略回應的靈活性及備選方案成為一種選擇。過去冷戰時期三位一體的核威懾戰略將被以核武器、高科技常規武器及導彈防禦系統的新三位一體所取代。就這樣,隨著核門檻的大大降低,用常規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先發制人打擊“敵人”的設想“新鮮出爐”了。 隨著“先發制人”戰略正式寫進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