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發制人的核戰略也很快被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其標誌便是2002年12月11日布什政府發表的《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戰略》報告。該報告指出,“敵對的國家和恐怖分子所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是擺在美國面前的最大的安全挑戰之一。美國必須尋求制定一項全面的戰略,以便從這一威脅的所有方面加以對抗。對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有效戰略是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這項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戰略有著三根主要支柱:防擴散、不擴散和後果處理,而對這些支柱起整合作用的則是四項相互交叉的、賦予能力的功能,也即:有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投擲系統與相關技術的情報蒐集和分析;研究與開發,以改善應付演變中的威脅的能力;雙邊和多邊合作以及針對敵對國家和恐怖分子的、有的放矢的戰略。 為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作鬥爭而反對擴散是第一根支柱。在美國看來,敵對國家和恐怖分子擁有甚至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當代安全環境的現實,也是美國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考驗。為此,美國軍隊和相關決策、情報機構必須做好準備,以威懾和防範形形色色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可能情況。與以往相比,此後防擴散思想將更加充分地融入到美軍的基本理論、培訓和裝備之中,以確保美軍及其盟軍能夠有力打擊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武裝起來的敵人。 與此密切相關的便是禁止擴散的努力。儘管布什政府有著濃厚的單邊主義的色彩,但在禁止擴散的問題上,美國並不否認需要國際合作和多邊努力,以阻止一些國家和恐怖分子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導彈。這些努力包括外交手段、軍備控制、多邊協議、為減少威脅而進行援助以及出口控制措施。當然還有相關的國際協定,包括核不擴散條約、化學武器公約和生物武器公約,儘管美國並不能夠做到率先垂範,但它卻希望別國能夠“遵紀守法”。 為應付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而進行的後果處理則很可能將會開歷史之先河。如果說,1945年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是“出於戰爭需要”的話,那麼今後並不排除美國出於反恐或防擴散需要而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在這份報告中,美國表示將“以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力量進行反擊”,其中包括在遇到對美國本土、美國軍隊和盟友使用生物、化學、放射性和核武器時“採取一切手段予以反擊”。“一切手段”並不排除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報告的機密版則更進一步:這一戰略不再堅持美國50年來反對武器擴散的努力,允許政府對快要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快要獲得可能傳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遠端導彈的國家或恐怖組織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採取這一戰略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武器部件的轉移或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組裝好之前將其摧毀。在報告的一份絕密附錄中,這一戰略將伊朗、敘利亞、朝鮮和利比亞等國列為美國所要對付的重點。政府官員說,這樣做並不表明布什總統打算公開或秘密地對這些國家中的任何國家使用武力。官員們表示,布什總統決心制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部件流入或流出這些國家。(《華盛頓郵報》,2002年12月11日。) 與此同時,NMD(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也得以“再生”。&nbsp&nbsp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NMD再生

如果說,“倒薩”是美國防擴散新戰略的具體實踐的話,導彈防禦系統的部署和相應的美軍改革便可謂積極的軍事準備。2002年12月17日,在《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戰略》報告發表後,也是在朝鮮半島出現核危機的背景下,布什總統宣佈,要在2004到2005年實戰部署防止美國本土等遭受彈道導彈襲擊的導彈防禦系統,其中包括地面截擊導彈、海上截擊導彈、PAC-3型愛國者導彈以及陸上、海上和空中感測裝置。 而在“再生”之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則有望“升級”為全球導彈防禦系統。白宮在2003年5月20日發表宣告,從此後,導彈防禦系統不僅是國家的事,也是國際的事。用白宮和國防部的話說,透過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不僅可以保衛美國本土,而且還可以保衛駐外美軍、友好國家及盟國。在美國的遊說下,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日本、波蘭、加拿大、英國、丹麥都積極回應了美國的主張,澳大利亞、土耳其、印度也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興趣。這使美國非常開心,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大筆的軍工收入,也意味著美國的影響將會遍佈全球。“各國如果知道了美國保證它們免受導彈襲擊的訊息後,它們將會更願意和美國在其他重要問題上聯手”。(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