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格式。他自己面對畫面,彷彿如一卷卷膠片組成的真實形象在他身外延伸著、呈示著。”德國的卡爾·魯伯格說:“畫家陳逸飛屬於具有批判性意識形態的‘思考的一代’,1980年移民美國。在其1979年的作品《踱步》中,陳從純個人的角度對中國近現代史作了深邃的反思。畫家本人和一張無人問津的空椅子如同雕塑一般被置身於一幅歷史題材的世態畫面之前,時空交錯,現實與過去融會,令人過目難忘。”(卡爾·魯伯格:《繪畫: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文匯報》1997年1月14日)從外國藝術家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確信,陳逸飛的繪畫藝術已經被國際社會所接納。
第四章 上海時期的繪畫(7)
這一創作階段,陳逸飛的《黃河頌》、《踱步》等畫作,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經歷了藝術的篩選,經歷了文化思潮的變遷,經歷了欣賞趣味的演變,經歷了國際間的選擇,證明是經得起檢驗的作品,是經得起拷問的作品。呼喜江對這個時期陳逸飛的創作評價說:“陳逸飛過去確曾聽懂過中國歷史的依稀資訊,這是他在中國畫壇初露頭角的原因。從70年代初的《黃河頌》到70年代末的《踱步》,可以看出陳逸飛對於歷史資訊的傾聽是靈敏的,對它的表現是得力的。陳逸飛這兩幅早期繪畫中有著特殊的象徵意味。在《黃河頌》中,人物和黃河構成的關係有明顯的象徵含義:一位紅軍戰士持槍站立在黃河邊,河水飛流直下,奔騰不息,顯示無窮的力量。這幅畫雖然手法是寫實的,但其象徵意味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題材和表現方式並不特殊,但它的意蘊卻似乎仍有其特殊性。這是那個時代中國意識形態的形象化表現,也是那個時代中國民族精神的象徵。陳逸飛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表現著時代,追求著言外之意,顯然,他是聽懂了當時歷史傳來的聲音的。《踱步》的象徵意味更加明顯:一幅反映著近代歷史面影的背景,一把沉重的黑色椅子,一個在歷史背景和椅子面前踱步的青年,這三者構成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整體。在這裡,空置但又顯眼的椅子是最具象徵含義的物體,它可能是權力的象徵,或一個時代的象徵,也可能是整個歷史的象徵,而畫面的歷史背景可以看做是對椅子的註腳。面對歷史和權威, 青年在踱步,在沉思,在反省,總之,是對那個時代一代覺醒較早的青年精神風貌的展現。這幅畫反映的是中國當時社會生活和精神領域的一個重要話題,即對歷史的反思、對自我的反思,從畫面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反思是沉痛的,已經沒有《黃河頌》中那種激情的噴湧。這些油畫同時也顯露出作者的藝術特性:對於繪畫思想的重視和喜用象徵手法表達情感。”(呼喜江:《在浪漫寫實與東西交融的深層——陳逸飛油畫論》,《文藝研究》2000年第1期)魏紅珊也對這個時期陳逸飛的創作給了高度評價:“他的早期作品《開路先鋒》(1971,中國美術館藏)、《黃河頌》(1972)、《魯迅在廈大》(1973,現上海魯迅博物館收藏)、《佔領總統府》(1976,與魏景山合作,現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刑場上的婚禮》(1976,與蔡江日合作,中國美術館藏),以其堅實的素描基本功,鮮明強烈的色彩感,嚴謹的造型能力,把握宏大場面的群體構圖以及表達不同人物的生動形態與神態的藝術技巧深得中國美術界好評。尤其是他的《黃河頌》,畫面上是一位持槍挺立的威武雄壯的戰士,配以蒼莽的河山和低飛的群雁作背景,完滿地構成了一個詩意蔥蘢的壯闊的藝術境界。而他的成名作《佔領總統府》(1976)追求火辣辣的原生形態的真實感,把優秀習作方能達到的寫實程度第一次搬上了大型歷史畫,對人們的常態視覺經驗形成了強有力的衝擊,喚起人們蕩氣迴腸的崇高感。《佔領總統府》是描述解放戰爭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偽總統府,並將紅旗升起的那一剎那。畫面的前景是一名升旗的戰士和一群目視紅旗的軍人,遠景則是朦朧的城市和前進的隊伍。整幅畫將視點集中在那名胸掛衝鋒槍的升旗戰士和那面冉冉上升迎風飄揚的紅旗上。戰士和紅旗的形態充滿了雄勁的勢態和飽滿的力度,使人感覺到他是多麼的堅定和不可戰勝。飄蕩在半空的紅旗使畫面充滿動感,預示著一個偉大新時代即將來臨。這幅畫氣勢磅礴,結構緊湊,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幅作品可說是新中國油畫中難得一見的大氣之作。“1979年陳逸飛創作了油畫《踱步》(現紐約私人收藏),主題是反思中國近代史、表現民主和人文思想。‘畫家把自己放在五四運動前後的大量照片、影象前,於是他也就成了一個在中國近代苦難中尋找人文主義思想的有抱負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