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2 / 4)

小說:武當一劍 作者:人生幾何

慧可眼前出現的幻相卻是他的意中人把牟滄浪所送的戒指擲在地上,鏗然有聲,他一下子就從幻境中醒了過來,剛好聽得藍玉京在叫:“慧可大師,你為何不撥念珠?”

他撥了最後一顆念珠,只見本無大師把手一揚,那串念珠飛了起來,一百零八顆念珠頓時都變得粉碎,從空中灑下。

本無大師朗聲說道:“遍灑虛空,無障無礙。坐得蒲團,出得山門。慧可,你去吧!”兩人同時下了蒲團。

慧可合什道:“謝大師慈悲。”

本無大師道:“這是你的造化,你自己走吧。我不送了。”

藍玉京跟著慧可走出第二道山門,說道:“恭喜大師又過了一關。”

慧可苦笑道:“前面還有一關呢。”

藍玉京道:“少林寺中武功最高的莫過於達摩院首座,這一關都已過了,還怕什麼?”

慧可道:“剛才是首座長老有意讓我的。少林寺中最難學的也並不就是武功。”

藍玉京心道:“那是什麼?”但見慧可默默前行,他也不便多問了。

過了昆盧閣是千佛殿,殿中有歷代巧手僧匠雕塑的一千多尊佛像,姿態各個不同。藍玉京在武當山就聽人說過,不過他卻是無暇入殿禮拜了。

他們走在一條青磚鋪的路上,最令得藍玉京觸目驚心的是,留在青磚路上那一排排的坑窩。這些坑窩是寺內和尚過去練腿上功夫時,踩磚地留下的痕跡。

藍玉京剛才還在安慰慧可,此時卻是不禁自己也有點擔心,暗自想道:“把守第一關是十八羅漢之首的圓真和尚,把守第二關的是達摩院的首座長老本無大師。把守第三關的卻又不知是什麼樣的厲害人物?”

行行重行行,不知不覺之間,他們已是走到了最外面的一重山門。

站在山門下面的,赫然竟是少林寺的方丈痛禪上人。

痛禪上人劈頭就問:“慧可,我不是來給你送行的,你懂嗎?”

慧可道:“弟子懂得。”

藍玉京大惑不解,心裡想道:“他自己說過是有三個人給慧可送行的,又說要慧可走出三道山門才能離開少林寺,那麼他自己站在這山門之下,卻為何又說不是送行?”

心念未已,只聽得痛禪上人緩緩說道:“慧可,你來了本寺二十多年了,我還沒問過你,你從何處來?”

慧可道:“從來處來。”

痛禪上人道:“如今你要往何處去?”

慧可適:“往去處去。”

痛禪上人道:“來時何所見?”

慧可道:“見山是山,見寺是寺。”

痛禪上人道:“後來呢?”

慧可道:“見山不是山,見寺不是寺。”

痛禪上人道:“現在呢?”

慧可道:“見山仍是山,見寺仍是寺。”

痛禪上人道:“此山可是原來的山?此寺可是原來的寺?”

慧可道:“說是就是,說非就非。”

痛祥上人道:“既是無為有處有還無,那你又怎能離開?”

慧可道:“來不是來,去不是去,身在江湖中,心在少林寺。”

那意思是說,他初來的時候,未聞“大道”(佛家哲理),來的只是軀殼,所以說來不是來。如今已經受了佛法薰陶,縱然還俗,也可說得是佛門弟子了,所以說去不是去。

藍玉京不懂禪機,但亦已稍稍可以領悟,既然來不是來,去不是去,那麼痛禪上人當然也可說得不是來給送行的了。

痛禪上人道:“答得好,但我聽得了凡代你稟告,你自言塵緣未斷。

慧可道:“是,弟子確是塵緣未斷,罪孽難消。”

痛禪上人道:“本來無一物,塵世即是西天,又有什麼罪孽不罪孽的,好,我再問你,何謂塵緣?”

慧可不覺額角沁出汗珠,說道:“請方丈教誨。”

痛禪上人道:“我念一段《華嚴經》給你聽:“塵是心緣,心為塵因。因緣和合,幻相方生。”“塵不自緣,必待於心,心不自心。亦待於緣。”(注:這段經文的解釋,請參著任繼愈著的《漢唐中國哲學思想論集》中的“華嚴宗哲學思想略論”,這裡不贅述了。)

痛禪上人念罷經文,作一偈道:“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但依此法修行,西方便在目前!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慧可道:“方丈教誨、弟子謹記。”

痛禪上人道:“好,那你可向去處去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