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思看著她開心地大口吃包子油條的神情,不禁心中微微一動。他原是知道霍小玉頗有些潔僻的。當初,他帶她離開鳴玉院時曾問她要不要去收拾一下自己的私人物件帶走。霍小玉卻堅持說那裡的東西髒,她一件也不想要。
趁她吃東西的當口兒,李三思開啟那長隨給他的兩李狀紙翻看。狀紙上是黃士定狀告一個叫容安平的人。黃士定在訴狀中稱,容安平將其十五歲的女兒容麗娘作價十五兩賣給自己,賣身契約俱在,但是容安平收錢後毀約。故而,黃士定請求官府將容麗娘斷給他。
看完狀紙,李三思算是明白了。馮縣令的意思是讓自己藉著這件事敲打一下黃士定。但這是黃士定狀告別人不守契約,又怎麼才能夠借這個事反過來整治黃士定?這一節,他卻一時想不明白。
思索片刻後,李三思帶著狀紙出了門,去縣衙大院兩側的六房之中的刑房找到伍書吏。伍書吏看了狀紙後,開口就道:“這案子有蹊蹺。”
李三思道:“哪裡蹊蹺了?我看也簡單。只要看一看這位黃士定有沒有過硬的實據就好。有則準其所請,無則讓這個買小姑娘的傢伙滾蛋。民事訴訟嘛,自然是誰舉李,誰舉證。官府可沒義務去替他查訪蒐證。”
“誰舉李,誰舉證?”伍書吏被李三思嘴裡的新名詞弄得一愣,明白過來後便雙眼放光連稱:“有理!說得好!”
接著,他就說了一遍這個案子真正蹊蹺在何處。
原來,這樣的訴狀黃士定這一兩年來往衙門遞了不止一次,所訴情由與此次黃士定起訴容安平的事由十分類似,都是訴稱自己出銀兩若干買被告家女兒為婢妾,但對方收錢後毀約,故而訴請官府將所買之女斷給自己。
黃士定和被告兩方當堂對質時,都是各執一詞。只是被告出示的文書上掌印模糊,但黃士定出示的文書捺著的掌印十分清晰,比對之後可以確定是被告所有。因此在以往的幾起的案子中,官府雖然生疑,但也只得採信了黃士定所說,將被告之女斷歸原告為婢妾。姑娘一入了黃家之後,孃家卻再也見不著女兒一面,彷彿是失蹤了一般,不知是死要活。因著這個緣故,這蕭山縣裡也沒有人家肯將女兒舍與黃士定。
李三思聽完便哈哈大數聲,道:“我懂了!”
伍書吏驚奇地問:“李先生對這件案子的關竅是一聽即明麼?”
李三思緩緩搖頭道:“沒有。”
伍書吏有點迷糊了,問道:“那李先生說懂了,是指的什麼?”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三十七章 鹹魚也能躍龍門
“人字兩條腿,官字兩個口。哈哈,哈哈……”
李三思大笑著走遠,留下伍書吏低著頭愣在原地一個勁兒地瞎琢磨。
“官字兩個口”原是官府懲治草民的不二法門。但對付黃士定這種有財有勢背景雄厚的豪紳,光憑這個法子可就不行了,非得掌握真憑實據才能動他。真憑實據從哪裡來?這就是“人字兩條腿”了,得走訪查探而來。
從刑房出來,李三思決定去找崔老伯探問黃士定的底細。如果一件事情的本身找不出破綻,那就得從做這件事的人身上找破綻。先對事,後對人;查事不成,就查人;查今無成,就追溯既往。這是李三思總結的辦案思路。
他要找的崔老伯是縣裡的一個其貌不揚、地位卑下的普通老吏,已經年近七十。眾人都習慣稱呼他為“崔老頭兒”,只有李三思始終恭恭敬敬地稱呼他為“崔老伯。”這並非僅僅出於對老人應有的尊重。他深知,在一個記錄資訊和傳承資訊的手段都相對匱乏的時代,老人,尤其是從事專門行業的老人的經驗具有特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好比在一個以狩獵採集為生的蠻荒部落裡,如果突遇天變災荒,往常的食物來源無以為繼,這時候可能只有族中老人能憑藉經驗識得出幾種平時大多為人忽略但在此時能救得全族性命的可食植物。
在成長於資訊時代的李三思眼中,這大明比起蠻荒時代,那也就好不了太多。
戶房是在縣衙大院的左側。進屋後,只見一個頭發花白身著黑鍛衣衫的瘦削老者枯坐在案桌前,垂目低首,神態之間藏著一股卑微的平靜。
李三思恭敬地行禮問候道:“崔老伯,你老人家好。”
崔老伯面露笑容,他很喜歡這謙恭親和的年輕人,也李三思也頗談得來。
閒聊幾句後,李三思向他問起有關黃士定的情況。崔老伯紮根蕭山縣衙已經將近四十年,縣令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