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更加好了。每日兩更打底,視票票情況加更三更四更。
第六十七章 良心良策與糧策
莫金遲疑了一下,答:“小人確曾在國師府中遠遠拜見過一次。依小人所見,聖上英明神武,道德超卓。”
李三思哈哈大笑,什麼英明神武,道德超卓?嘉靖帝就是一個自負聰明的混帳糊塗蛋。這才是李三思自己的答案。不過他到是很喜歡莫金的謹慎伶俐,於是點了點頭,說道:“你以後就留下來跟隨我,做你的師父我不敢當,不過管保你跟著我有肉吃便是。以後也不要叫我什麼李真人,直接稱呼李先生便可。”
莫金在這惶然無路之際,得他收留,心中大喜,立時叩了三個響頭,大聲道:“謝先生收留。以後先生但有所命,小人願赴湯蹈火!”
李三思抬起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目光凌厲地瞪著他,緩緩說道:“我也不用你赴湯蹈火,也不需要我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我只需要:我讓你不做什麼,你就不做什麼!”
莫金心中一凜,恭聲答道:“是,小人記著了。”
李三思點了點頭,嘉許了幾句,掏出一錠大銀給他作為見面禮,讓他找個地方先行安下,以後有事再遣人通知他。
莫金收下銀兩,千恩萬謝地去了。
料理完這件事,李三思正想回到家中坐下喝口茶,才一轉身,就又聽見背後有陌生人叩頭跪喊。這一次更誇張,來人居然頭頂香案,三跪九叩,口中連聲哭求道:“李大仙,您法力高深,懇請施法救救我家小兒吧。他被鬼魅邪崇所迷,一直昏迷不醒……”
李三思哭笑不得,這下到好,裝神弄鬼求了這一場雨,自己真是成神棍了。這叫作黃泥巴掉進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說道:“老伯,這種事情,你該找大夫才對。”
那老漢哭訴道:“李大仙呀,縣中名醫都請過了,個個都束手無策。李大仙,你就發發善心吶!”
李三思一臉苦相,自己到是想放這個這個善心,可是發得來麼?他實在無奈,只得硬是推辭了這位老漢的哀求,為表同情心意,又給了他一錠銀子,這才勉強打發他去了。
回到家中,李三思左想右想,覺得如此下去恐難了局:既然有人請自己治病,接下來就保不準會有人請自己捉鬼,說不定還會有人請自己幫著生個兒子。如今自己暴得一個“李大仙”的神棍大名,這種事會一樁接一樁,就算是能一個一個的推辭,煩也能把人煩死了……
他想起了一句話:如果不能關上大門,那就抬高門檻。於是,就在當天,李三思手下親近之人悄悄放出風去,就說要想請李大仙替人禳災去邪的開價是一萬兩,少一兩都不接。他覺得,雖然這樣瞞天開口,自己落了一個財迷的名聲,卻好歹也能得個清靜,想來這世上也沒幾個人當真願意出一萬兩請自己出馬辦事。
但是,如果當真有人願意將一萬兩白花花的銀子鋪滿自己的院子呢?這也簡單,接了這單“生意”就是。道理很簡單:能隨隨便便拿出這麼多錢請自己出馬辦事的人,那是惹不起也拒絕不了的人。
這法子果然有效,此後一連許多天,也當真就再沒有人登門打攪。
對李三思來說,這世上永遠沒有清靜的時候。舊麻煩去了,新麻煩又來了。他每日在從家中到縣衙來往的途中,明顯注意街道兩旁牆根蹲著的衣衫襤褸的災民越來越多。原來,這說起來就也起因於李三思近期幹下的兩件大事:一個是平抑了糧價,一個是祈下了雨水,這兩件傳揚鄰近州縣,使得附近州縣裡同樣受旱的災民有相當一部分都逃難到這裡來了——糧價低意味著更有更多的機會討得一口活命的粥飯;祈下了雨水意味著蕭山縣裡今秋的收成有保證,同樣也幫助異地的災民渡過一場難關。
按明制,百姓出本縣以外,需得到衙門有司開出路條,原本是不能隨意外出的。但是逢到這樣的大災之年,地方官吏大多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災民外流。一來是總不能硬逼著百姓蹲在家裡餓死,二來也是想將亂源外引。災民流民容易聚眾生亂,這是人人都心裡有數的。與其讓這些人在自己的治下作亂,不讓放出去,讓別人操這個心。這個算盤,也是人人都會打的。
這日,馮縣令為了流民入城之事,特意召集李三思及襄理錢穀賦稅的錢師爺一同商議對策。按錢師父的意思,應該讓守城兵丁嚴查路引,盤問入城百姓來歷,只要是出具不了路引的外地流民,或是衣不蔽體的逃難災民,一律不放入城中。如此就能將禍水隔絕於外,免生後患了。
李三思一聽此言,頓時霍然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