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再婚夫妻過日子小心翼翼,說話不像初婚那樣口無遮攔,往往是留有餘地。心中有三分好感,嘴上也要誇大八分,嘴裡說著好聽的話,心裡想著別的事。一張床睡覺,都是各想各的事。 。。
初婚與再婚(2)
實際上,和所有初婚家庭一樣,人們在初婚中遇到的煩惱再婚者也要遇到,比如吃喝起居、鍋碗瓢盆,生活的平凡和瑣碎、夫妻間因性格差異產生的衝突……但,畢竟再婚家庭還有它的特殊性,有初婚者不曾遇到的困難。
再婚家庭與初婚家庭最大的不同,就是當他們重新組合一個家庭的時候,一方或雙方都帶著自己的“婚史”。
再次開始的婚姻故事不再是在一張白紙上描畫,故事開始的地方,總有著過去故事的影子。再婚家庭所謂的特殊矛盾,從諸多案例來看,就是揮之不去的過去影響著再婚生活,也影響再婚者對情感關係、親子關係、財產關係和婚姻衝突的處理。再婚夫妻的關係往往比初婚的更加微妙。不管以往的婚姻是幸還是不幸,再婚者心中都有一個心結,有一個去不掉的比較引數,特別是在不愉快時,更喜歡用過去配偶的優點來和現在配偶的缺點相比較。
另外,因為一方有過這麼一張“舊船票”,也容易導致和新配偶之間心理關係的複雜化,比如對配偶“過去”的嫉妒。這種情況一般都出現在一方喪偶的再婚家庭中。如果前一段婚姻因為感情破裂而離婚,那就不存在對先前愛人的懷念。關鍵是如果再婚前的婚姻是因為喪偶造成的,而原來夫妻間感情又比較深厚,那喪偶後的感情波動就會延續一段時間。這種感情雖然會隨著家庭的重建,相處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減弱,但要完全排除是不可能的。於是,類似這樣由“一張舊船票”投下的陰影,使不少人覺得再婚夫妻之間始終夾著另一個人,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如果再婚家庭中有孩子,那家庭關係就更加複雜了。孩子是上一次婚姻最無法忽視的“饋贈物”。有的再婚家庭夫妻雙方都是再婚的,有的則是一方再婚,一方初婚。初婚一方對後爸後媽的角色往往有一個很艱難的適應過程。因為適應不良,會對婚姻造成極大的傷害。
在網路中曾看到這樣的一個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林萍當初不聽家人勸告,放棄諸多優秀的追求者,嫁給了離異並帶著孩子的鄧強。雖然她愛鄧強愛得死去活來,但她始終無法接受他和前妻所生的孩子。因為這個孩子,林萍與鄧強吵了無數次架,鬧過無數次離婚,但最終都不了了之。那段時間的戰火紛飛給鄧強和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儘管後來林萍在心理上接受了這個孩子,但當年的傷痕是永久性的。17年後,他們還是分道揚鑣了。
再婚的兩個人所面臨的問題還遠不止這些。他們要面對如何接受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並學會和他/她相處的問題。更為棘手的是,孩子也並非是完全被動的,他們也有接受或不接受後爸後媽的問題。對新的家庭,他/她到底是一個“建設者”還是“破壞者”完全是無法確定的。
如果再婚夫妻雙方都帶有孩子,這個問題就尤其突出了,因為涉及到天平究竟向哪方傾斜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想做到一碗水端平可不是一件輕鬆事。憑心而論,誰能不為自己的孩子多想想,為自己的孩子打小算盤。
可以說,再婚家庭的關係要比初婚家庭更加敏感,更容易破裂。對方的前配偶和前配偶生的孩子,都會成為再婚家庭的“地雷”,稍有不慎就會轟然爆炸。
再婚家庭的另一個致命隱患就是信任問題。再婚家庭中夫妻的一方或雙方揹負著一次婚姻失敗的陰影,很難完全信任對方。不用諱言,目前社會上很多人認為離過婚的人都不是好人。可實際上,生活中的離婚和離婚者的情況千差萬別。況且,還有相當一部分離婚的原因並不明顯涉及道德問題,只是雙方難以契合彼此的個性以至感情破裂。柴米生活免不了要磕磕絆絆,有時候是他的過錯,有時候是她的過錯,更多的時候恐怕是雙方都有欠缺。當再婚夫婦發生齟齬和糾紛的時候,心理敏感點往往會不自主地懷疑起對方的人品來:如果他/她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為什麼會同前面的愛人相處不來,要離婚呢?這種猜疑和戒備心理,對再婚家庭的穩定有百害而無一利。
初婚和再婚,初婚家庭和再婚家庭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為他們畢竟是以愛情為紐帶建立的婚姻關係。所以有人說,在愛情和婚姻面前,是沒有初婚和再婚之分的,那不過是冷冰冰的法律所給予它的界定。
生活證明,只要